There is nothing noble in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ellow man; true nobility is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ormer self. -- Ernest Hemingway

星期二, 12月 27, 2011

那些年,我們一起參加的Punch Party




是的,因為天氣太冷了躲在被窩裡起不來臨時有事沒有辦法去台北,所以最後一場的Punch Party我沒有去參加。想看摘要的捧油們可能要失望了,非常抱歉。但參與過這麼多場的胖奇趴,以後再也不用提心吊膽地計算回程的時間怕趕不上火車,說結束了卻沒有一點感傷那是騙人的,所以在此還是忍不住還是要寫寫類似採訪後記的自己想法。


媽媽說網友都會騙人



消平數位落差的胖卡、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小地方新聞網,這些美好的吉光片羽常被一夜情、援助交易、轉帳詐騙等網路社會版新聞淹沒。直到凱洛開始振臂一呼舉辦了Punch Party ,才知道自己不夠宅網路既深又扁平,在知道的雷達範圍以外還有許多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比方說堅持無農藥栽培柳丁的溪底窯講者馮小非女士,入圍葛來美唱片設計獎的蕭青陽、也有產業屬性類似的跨界認識合作。這些不是詐騙集團教你怎麼在家中輕鬆月入四五萬,這些多都是有血有淚在現場讓人聞者不禁動容的真實故事。寫個文章只是紀錄,其實無法捕捉在現場聆聽的感動。


扁平化的人際關係


我曾經開玩笑說:「網友的『我看過你的部落格喔』跟日本人對你說說:『你日文好上手噢』一樣地不可信」,但在實體的網路聚會裡,只要有點可閱讀性的文章透過推特與臉書的分享帶有點閱率,的確六度空間理論在網聚中是有那麼可能的。起初參加參加胖奇趴是單純的好奇加上想當公民記者的分享的心態,有趣的人旁常常跟著一群有趣的人,他們在推特或撲浪上分享的也是有趣的事,尤其看到不同圈子的朋友激發出更多合作的可能也是一種樂趣。



部落格是種既宅又社交的活動


剛開始寫稿既不認識幾位「大腕」,取景的角度閉數,寫作也有點放不太開,部落格的版型也小,寫篇不過類似整理會議記錄花個一兩個小時完成。後來越寫興致益發,PS裝甲全開,修圖又加字,沒有宣傳海報乾脆自己拍照、自己合成,個人又不喜歡文青風格小到不行造成閱讀困難的字體,主隨客便的結果是最後花個週末篇幅越寫越長欲罷不能


 寫稿沒有走後門,自己要買車票買門票還要花時間去寫作。有朋友問我說這樣不寒磣嗎?其實一點也不,很感謝過去曾經有機會在人間福報上短暫的電影影評連載,發現對於不喜歡的主題要勉強擠出文字來還真的非職業的作家不可。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沒有對價關係可讓我可以自由發揮,以旁觀者的角度,在我的部落格裡沒有編輯,一切規則由我自訂,當然文責也是自負(笑)在自己的部落格,不管有沒有人看,我只想寫自己感興趣的主題。


後 PUNCH PARTY 的時代


凱洛還有工頭雖不是我認識最富有的人,但是他們的心靈卻必然富有。(李家同模式啟動)胖奇趴經過這些年,不可避免的人生老病死,透過140個有限的字,有些網友親人的過去讓人錯愕難過,有些浪漫的講員誇耀的事業也像是流星劃過耀眼的天空畫布一閃即逝。盛枯榮衰,Punch Party 也以某種形式透過網友們把「輕、快、短、小」的精神傳遞了下去。 (個人認為奇摩老查舉辦的「一卡皮箱」聚會,從形式上與人力配置甚至講員邀請,雖不必是胖奇的延續,但很明顯地可以感受到胖奇趴的精神。)


也許因為臉書與微網誌的問世,也許因為部落客紛紛轉職人母人父,幾年前看不完的RSS也變成了現在許許多多不再更新的部落格。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會記得那些站在舞台上那些優雅而美好的身影,最後容我引述凱洛的一句話:


「我們其實不在乎web2.0、不在乎科技發展、不在乎網路趨勢,我們在乎的是分享,在乎的是參與,在乎的是快樂,在乎的是認真地活著。」


謝謝妳,胖奇趴!(用力揮手)

星期日, 12月 18, 2011

台灣:土地徵收法惡法通過

(譯者註:這是原始報導,翻譯文章已經通過審稿上架 ,歡迎轉貼讓更多人關注)

圖片引用自“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


十二月十三日當台灣立法院開始審查《土地徵收法》二讀時,飽受土地徵收之苦的農民在早上又再次走上凱達格蘭大道,希望帶給立法院壓力。議場內依然是藍綠對立,民進黨立委在表決過程中高呼口號:「沒有逐條審查,土地正義攏是假」;而國民黨立委則反唇相譏:「民進黨執政八年做不到,是國民黨實現土地正義」。深夜國民黨團挾帶多數強行通過了法案,學者與關心議題的農民、網友等皆為十分錯愕。


公視新聞記者鐘聖雄也拍攝了許多現場的照片,並且寫下照片說明「長達三小時的表決過程中,綠委田秋堇(左)不斷要求其他委員支持自己代提的民間提案,卻遭到國民黨全面封殺。...」「田秋堇認為,土徵修正草案沒有在內政委員會有逐條討論空間,就逕付二讀,最後交付表決,用數人頭方式決定修法方向,根本喪失法治精神。圖為部分出席表決的立委,在表決過程中邊聽法條邊看年貨DM。」


對於此次《土地徵收條例》,網友DIED引用了一個比喻:
 
  • 政府想徵收就可以徵收,以市價作為徵收價,市價多少政府說的算。人民對於土地徵收無陳情、諮商管道。國家要你的的菜園,你沒第二句話"不"。
  • 被徵收者,必須符合:居住事實1年以上,切須符合中低收入戶,才有相關的安置計畫。言下之意,不巧你非中低收入戶,一個月賺兩三萬,但政府要你滾,你就得滾,當遊民政府也不會管你,因為"依法行政"。
  •  為了養地圖利,企業可假政府之手可以任意徵收農作用地,嚴重破壞農業自給比例的平衡。
  •  對公益性與必要性的規定模糊,政府覺得重要且必要就得以徵收,有如大老爺挑小妾。且亦已違反大法官釋憲:法規須詳盡、不厭其詳。
...簡單來說,就是政府現在可以「依法行政」強制拆了你家,土地給財團賺錢,你還只能謝主隆恩。

頂著17度的寒風颼颼,站在立法院外的農村陣線與農民高喊著:「土地正義、不容妥協」與維持秩序的警方發生了推擠:




 
還是大學生的部落客謝爾庭在他的網誌寫下當天的抗議現場狀況:


獲選台灣十大經典 好米的阿燈大哥,上台說:「各位,我的稻田也被徵收了。」連續三年獲得竹北稻米大賽前三名的農民,土地被璞玉計畫徵收,而規劃中的台大校區,迄今閒置十 年。七十歲的阿嬤泛著淚,因為她一百歲的母親,可能隨時流離失所。一位客家老農,在台上講到最後,突然大聲唱起大家都聽不太懂的山歌,彷彿為了召喚什麼, 彷彿他已經不知道還能做什麼,能讓他內心平靜。...

 
17度 的低溫,天空飄著細雨。這些真所謂發展的必要之惡嗎?我再也不相信了,絕對不。一位教授報告,荷蘭的土地政策在產業發展的路上,並未有如此大爭議,因為他 們累積了長達四千小時以上的居民溝通紀錄。....政府在哪裡?整個晚上,未見任何官員前來關心,制服警察在會場入口森冷地站成一排。立委們將法案逕付二讀,要在房間內「協調」,「分配」好這些人的未來去向。....


台灣有多少偉大的成就:我們製作的晶片能存入一整座圖書館,我們代工的手機,彈指間連接世界,我們發現可實際應用的零電阻材料,也是腦神經,心血管的權威。...然而我們卻辦不到一件簡單的事:讓每個人公平地受到對待。....在這個國家,我的家,可能因為一張莫名的公告,就被廉價徵收;在這個國家,年均收入兩萬美金,是世界的科技重鎮,卻讓一群年邁的老人,在寒風中請求大家幫忙,不要讓他們流離失所。我不知道這個國家進步在哪,我真的不知道。  《這個國家進步在哪? 》

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部落客,本身也是記者的胡慕情寫下了這段話:

在冷風中不舒適地等待的農民,痛心地看著自己最在意的「特定農業區不得徵收、一般農業區要避免徵收」、「應評估公益性、必要性」、「應召開聽證會」、「應完全補償、全面安置」、「避免浮濫徵收,都市人口未達八成不得新訂或擴大都市計劃」的這些條文,在密室協商中,變成「特定農業區經行政院核定為重大建設則不在此限;除非有重大爭議,才召開聽證會。」所有徵收案都該有的聽證制度,七折八扣,變成只有「重大爭議的特定農業區」才有,可是誰來定義重大爭議?還是政府。其他的條文,全數退守,立法院只退讓一條「應評估公益性」,可是誰來評估?恐怕還是政府說了算。

國民黨團,甚至在密室協商中,提了臨時動議,在行政院條例強調的修法重點「市價補償」這一點,加了第63條修正條文「市價補償施行時間,由行政院訂之」。

當農民點火燒立法院,而火被滅的時候,拿著麥克風收音的我的手,忍不住顫抖。抖得很厲害、很厲害、很厲害。... 《祭奠未來》

過去的幾年裡,彰化二林、苗栗大埔、後龍灣寶、新竹璞玉、...台灣有許多地方面臨地方政府徵收的案例,僅有苗栗縣後龍灣寶上訴成功,苗栗縣政府開發案遭到駁回。在過去,許多社會的角落邊緣,弱勢農民面對公權力的行使只有含怨苦吞,但近幾年透過公民媒體的傳播力量,「一方有難、八方來援」;隨著台灣總統與立委選舉的靠近,咸信這股公民力量與民怨將會適時地展現。



【延伸閱讀】

土徵條例過關 【切八段】懶人包│【圖解】第一次買新聞就上手

星期三, 12月 14, 2011

也來談談中文借用日文漢字



中文是活的,活的語言就會不斷地演化、借用(borrowing)別的字辭。舉幾個中文借用日文的例子,「癡漢」、「素人」、「達人」、「攻略」、「宅男」。癡為痴的異體字,痴漢在中文古典用法有拙鈍不靈的男子之意。近代的用法有與「痴心的漢子」註1蘋果日報曾經以斗大的篇幅報導「風箏癡漢」指出一名不顧他人異樣眼光,浸淫於研究風箏藝術數十載的台灣人如何走上國際的故事。日文也有同樣類似的用法「拙鈍不靈的男子」,但在現代的日文裡,癡漢可是不折不扣的“(在電車裡)對女性性騷擾”之義。久而久之受到日本強勢文化影響,台灣中文裡的癡漢也逐漸有取代原本意思之趨向。




中文的引用最先會用引號,表示與原意作區隔,或帶有不認同之意註2。習慣成自然,讀者望文生義,久了作者連引號都不用了。行文辭窮,或攀附日文風雅,或另附新意,這都是日文漢字逐漸入侵中文的原因。最近見報章雜誌使用之一例子是「神隱」(かみかくし神隠し)


盛情相挺丟官 賴聲川卻神隱旁觀  
中國時報2011-11-19 01:50

【汪宜儒、李維菁/特稿】

 國慶晚會搖滾音樂劇《夢想家》兩天燒掉兩億引發爭議,不僅激起藝文圈眾怒,外界更是撻伐聲不斷,盛治仁甚至因此而丟了官,但唯有《夢想家》總編導賴聲川依舊老神在在,從事發至今一直神隱,彷彿事不關己。 ...

記憶所及,中文「神隱」一詞從來沒有「避居、躲避媒體、隱世、人間蒸發」之意,這很明顯的是受到日本文化所影響。不過這麼大剌剌連個引號都不使用,代表讀者的腦袋中能夠望文生義,「被神仙給隱藏」「像是神一樣隱身」,這麼直接使用漢字當中文用真的好嗎?我把這個疑問丟在推特上,有兩位網友的回覆也值得一晒:


我要為記者護航。記者為了讓報導平易近人,不能使用「消聲匿跡」或「作壁上觀」的成語;但又不能失專業,而使用「捉迷藏」這麼低俗的字眼。神隱絕對是最佳的選擇,而且還有貼切翻譯過呢。原文可不是神隱,而是「神隠し」的!@zx1207

所謂「神隱」(kamikakushi),指的不是人躲起來,而是「被神怪隱藏起來,做凹誘拐、強擄,而從人類社會消失,行蹤不明」耶。台灣媒體自從搞錯影武者這詞之後,又要繼續亂用另一個詞嗎?@swpave


 日文漢字與中文的淵源頗深,日前日本推友也有引薦一篇有趣的文章,引述英文的電話「telephone」在民國初年翻譯成中文時,中國的曾有一段時間的翻譯是「德律風」與「電話」並用,而後採用的是電話。文章還語不驚人死不休地說現代中文介紹西方的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等概念詞彙,也就是民初嚴復時期的翻譯作品,如經濟、科學、商業、幹部、健康、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法律、封建、共和、美學、文學、美術、抽象等種種辭彙百分之七十是使用日文漢字翻譯的。


台灣曾受日本統治五十載,閩南語中有許多借用日文外來語片假名,日文片假名又是借用英文。網友還有整理成常用的對照表。探其來由與出處,除加強記學習之外,也是一種趣味。至於中文可否直接於行文脈絡使用日文漢字可就說是見仁見智看場合了。



【延伸閱讀】

汽車零件相關日文外來語│Leopard Taichung
台灣話 - 日本外來語列表 │ 維基百科
現代中国語の中の日本語「外来語」問題 │ 閾ペディアことのは:

註1《痴漢的啟示》酪梨壽司的日記

註2  比方說三十年前的台灣報紙會寫 「中」美建交,意味著台灣政府才是中國的合法代表,對面的政府是竊取中國的偽政權。意識形態與政治氣候改變,現在的中國報紙的報導標題如台「國防部」、台「經濟部」其意同理可證。

星期日, 11月 20, 2011

【常見問題】如何學好英文?


就像是每個學外文的人都會遇到正在專注聽著CNN的專題報導時,冷不妨地被家人問:「欸、你聽得懂他在說什麼嗎」一樣的情境,作口譯時也常常會被客戶問說:「要怎麼學英文?」,最近被一位苦惱於博士畢業門檻的中年人士還有一位跟我年紀相仿二十出頭的網路工程師問了這個問題,基於以後還是會被常常問,我覺得有必要寫一篇類似於以前學生時代寫過的問答。


我先反問他們同樣一個問題:


你打算拿英文來做什麼?」


那位自己開公司事業有成的老師常常出國跑來跑去、唸博士班教育英才只是跑跑龍套的興趣。我問了問他博士班的英文畢業門檻,TOEIC 要求750分。我說因為採計的分數不包含說與寫,我建議他買幾套官方出版的SAMPLE 或是坊間的參考書來練習。


另一位網路工程師其實英文不錯,在電腦專業的部分可以跟學員用英文溝通無礙了。但他想要增強他生活方面的對話能力,我建議他去地村美日語、華街美語、或是其他的補習班與外師對話。如果懶得出門也可以付大錢用LIVE的方式跟外籍老師練習「傳接球互動」。



至於想練習聽力又不願意花錢的朋友,可以看看CBS的晚間新聞,覺得自己的聽力跟不上可以「放慢球速」用美國之聲VOA的“Special English”(內還有附上腳本)。發現英國腔很迷人?試試看大英國協教育中心推薦的Christ Evan Breakfast Show。其他像CNN、BBC的學習資源就不用贅述了。


至於閱讀教材的資源可說是不勝枚舉。英文的維基百科上充滿一堆冷知識,還有熱心的路人使用即使只懂得淺顯的單字、國中生程度也可以看得懂的英文(Simple English)編寫非常專業的條目。至於其他的網站,比方說喜歡外交的朋友可以讀Foerign Affairs,喜歡經濟的可以讀Economist,喜歡看科普的可以讀Scientific American ,喜歡看新聞的可以讀 Newsweek,喜歡拍照的朋友可以看Boston Big Picture,連結就不放了,請各位自取。重點在於能夠讓好奇心驅使自己盡可能置身於英文使用環境。


日文有一句諺語:「習うより慣れろ 」(習慣成自然);語言只是一把鑰匙,透過英文看到門後另外一種態度、一些想法與些許可能性。相信看這篇文的人都不是學生了,回想起十幾年前網路不發達的年代的確學英文資源不夠充足,但現在管道這麼多,只要花點時間好好下點功夫,學習語言通過語言檢定並不像考公職有限定的名額,而是像考駕照一般,其實任何人都可以透過努力辦到的。


【延伸閱讀】


推薦閱讀的英文學習資源 

星期六, 10月 29, 2011

【雜記】我們所能交換的語言




 日劇《熟男不結婚》 (結婚できない男)最後一幕,女主角對阿部寬告白說:「我想跟你玩傳接球遊戲」,把交往比喻成為像是棒球的傳接球練習。最近因為學了開始打羽毛球,又因為白天的工作是口譯,漸漸地體驗到了這句話裡的深意。





家父的一位朋友恰巧是縣內大賽甲組的選手,某天他看到我一個人騎著腳踏車晨運,他開始邀我去苗栗青年羽毛球社開始練習打球。這位邱伯伯其貌不揚,瘦瘦的個子皮膚黝黑,留著一口扎人的大鬍子,活脫像從工地跑出來的泰勞,在協會裡因為他的球技高明,擔任過協會理事長,人緣不錯,大夥兒都叫他鬍鬚邱,或是乾脆不明就理地叫他「馬來西亞人」。


我心想羽毛球有什麼難的,國小就有教羽毛球,我大學體育也選過羽毛球課還在課程的比賽獲得不差的成績,論體力我會怕一個五十幾歲的老人嗎?


早上自信滿滿地赴約,對方是現役甲組的球員,當然是悽慘地被完封了連一顆球都接不到。即使勉強接到了,因為回球的力道與準度太差,控球權完全被掌握,簡單的說是被打好玩的。之後開始不甘心地繳了一筆會費,加入丁組,從基本的握拍姿勢、擊球點、發球姿勢、站位、跑位、小球、短球、長球、切球,...開始練習,不知不覺練著練著就過了七八個月。


現在的實力當然不是剛學的時候面對甲組時毫無招架之力,不過就算是對乙組的選手還是討不到半點好處,二十分裡能夠拿個十分算是很不錯的成績了。(附帶一提,丙組的平均年齡約是四十歲左右,丁組是年約五十五歲左右的歐巴桑)這跟年齡倒是沒有太大的關係,羽毛球講究的是技術,丁組有些年長的退休老爺爺,打起球來可是一板一眼,只見球在空中一晃,剛好過網落地,反射神經不好的話也只能狼狽地撲接球。


但羽毛球不是一個人的運動,再怎麼利害的人如果沒有實力差不多的球伴也是枉然。扣除時間的因素、羽毛球要在室內無風的場地、要有一張標準網子、明亮的照明設備、還有打一場球下來換個一兩顆二、三十塊的羽毛球也是正常的。綜合以上的因素,羽毛球是種易學難精,需要人指點門路的運動,如果沒有程度相當的對手或高人指點,打個十年實力還在原地踏步也是有可能的事。





最近接觸的案子與思科網路工程認證(Cisco Certified Network Associate, CCNA)有關係,每天都會用到路由器、交換器、一臺動輒上十幾萬的防火牆主機還有無線網路基地台、控制器(ASA, wireless access point, controller ),從最基礎的線材雙絞線跳線直線的製作到設定DNS,NAT轉址與VPN Tunnel 的建立都要會一點。


喜歡攝影的朋友一定以下的情形不陌生:「傳輸線找不到的時候,打開CANON的相機裡塞的是CF 記憶卡, SONY 的攝影機使用MS CARD,手機使用Mini SD,拉開抽屜東翻西找出來的讀卡機卻只有支援SD Card」,這種情形並不會發生在傳統的底片攝影,富士的軟片塞不進去萊卡相機裡。也就是說,戰國群雄的數位世界裡的儲存媒介還沒有出現一個業界共用的標準


網路連線,並不是兩個裝置接上一條線就結束了。中間有許多的“協定”(Protocol)還有標準(Standard),這些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每天上網都會使用的超文件傳輸協定(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還有網際網路協議(Internet Protocol, IP) 還有IEEE 制定的一大堆標準。簡單的說,沒有這些標準協議,網路的使用就會像是數位相機的記憶卡或是充電器一樣變得異常地複雜。





叨叨絮絮寫了這麼多,口譯、羽毛球、人際關係都有個特點:「協定」或是「標準」(Protocol or Standard)。口譯時如果客戶不是英文母語使用者則你的字彙不能用太深的字眼,打羽毛球時對一個連握拍都握不好的初學者你不能發出太難處理的球,不認識的男男女女交往一開始認識不太可能進行深入或私密的對話,那就像是王建民站在投手丘上催出九十四英哩的快速直球用盡全力往捕手的手套砸,默契不好的投補兩人馬上就變成暴投了。


棒球有業餘與職業小聯盟大聯盟,翻譯也有國家考試與語言資格檢定分類,但人際關係這門社會科學並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與協定。卡內基的溝通訓練教導的也不過就是傾聽了解對方的想法、模仿對方的肢體語言與思考模式、 但卡內基無法把你長期地內化變成你想溝通的那個人,一旦相處時間拉長人還是會顯露出原本的樣子。


網路上的網友不乏各國種族職業的人,接觸的朋友一多難免有蘇大學士的感慨:「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見天下無一不好人」,但無限的朋友,我們卻只能擁有有限的時間,能夠真心交往的朋友有限,一旦跳脫了某個情境與事件,超出我們能所交換的語言,好人就有限了。


延伸閱讀:

 【翻譯】理想的朋友數


星期日, 10月 09, 2011

伊斯蘭文化隨寫:聖戰與伯明罕女孩(四)



專心拍照的女學生

文字:維吉爾 /攝影:VERGIL, ANAS



阿拉伯的國慶在前一個月,“對面的”國慶在上一個禮拜,而十月十號是中華民國@臺灣的國慶,處處飄揚的紅白藍讓讓我忍不住想寫這段奇妙的經歷。


台灣學生列隊


記得老媽回憶起她曾經在青少年時代表國家參加軟式網球,在釜山唱國旗歌時全體隊員忍不住撲簌簌落淚的經驗。「人在國內不會有那種有國家的感動。」她說。


一點也不奇怪,只要是人在國外,不管是政治立場或平時有多麼地不合,在正式的場合裡的升旗儀式仍會團結地翻動內心裡最深處糾結的那份記憶與感動。


Courtesy of Anas, BIOS Monthly


這一梯次四十位阿拉伯人在台灣受訓時剛好遇到布吉納法索的學員,於是兩班受邀跟我們在台灣受訓的學生打排球友誼賽。因為我們的班級數目夠多,普通科室職員突然搖身一變,成為排球賽大會籌備人員,最後還邀請了專業的裁判來評分。
 

最有威嚴的CNC自動控制班的班長。Courtesy of Anas, BIOS Monthly


一場原本只是員工與學員的球賽頓時升格為跨國間的準決賽、總決賽冠亞軍爭霸戰。我們台灣的學生從一開始齊呼:「室設加油、室設加油、室設(室內設計)加油!」喊著喊著,突然有人拿出國旗出來,口號也變成了「台灣、加油、台灣、加油」,連專業的會外賽都沒有打過的小隊伍突然變成台灣代表隊迎戰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這也是始料未及的趣事。

比賽完大家都high到最高潮了
揮舞著國旗狂歡慶祝的三連拍,Courtesy of Anas, BIOS Monthly

Courtesy of Anas, BIOS Monthly

Courtesy of Anas, BIOS Monthly

一個小沙(沙烏地阿拉伯人)問我會幫哪邊加油。我拿著單眼不及不徐地說當然是幫台灣加油了豬頭,翻譯人員必須要保持行政中立,所以不能偏袒為任何一方加油。十幾隊的比賽中沙國大贏,不甘心的台灣聯合隊伍在下班後也派出了CTC ALL STAR的陣容,結果還是三戰兩負毫無懸念地輸了。


Courtesy of Anas, BIOS Monthly


比賽後訓練中心的長官頒發獎牌,還有大合照。這時候台灣的學生表現出內斂的個性都沒有上前合照,真是殘念。我的心中只有想到小沙們的運動細胞還有體力真是強悍。


HALAS! 類似英文的(FINISH!)完成了、結束了。


我咬!

猶言在耳,隔週小沙們又跟布吉納法索的學生在週末踢足球,不過這就不是台灣人的強項啦!場上並沒有台灣隊,所以我很識趣地拍了幾張照片就快閃了。



維大力?義大利!


 


布國是講法語(Comment allez vous, 狗摸大蓮霧),三個國家是用英文做日常溝通的。不過這並不影響球賽的進行。不同國籍的人們能夠遵守著同樣的規則,在同一個球場上競技,超脫國籍、語言藩籬的文化交流,我認為這是非常難得的體驗。其實什麼為國爭光、賭上國家的面子那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大人的世界太複雜,總是充滿著仇恨、對立與政治正確。對比賽的人而言,享受球賽的那一刻就只是流汗、運動、還有趣味而已 :)



To be continued...




【延伸閱讀】


伊斯蘭文化隨寫:聖戰與伯明罕女孩 (一)(二) (三)

星期六, 10月 01, 2011

Google Translation Toolkit的使用心得



最近開始使用了Google Translation Toolkit 這個服務,而且用來翻譯了三萬多個字。看過我寫過這篇對於Google Translation 看法的朋友應該會很理解我對機器翻譯的東西一向沒有好感,怎麼會開始使用這個線上工具服務了呢?

 
我現在抱持的想法是如果抱持著某種既定的成見,那永遠都不會看到事情的真相。如果Translation Toolkit真的是那麼糟糕的服務,那也不會吸引那麼多網友的討論。這是我在使用了一兩個月後覺得toolkit 的好處:


  • 線上服務可以自動儲存
  • 人名可以自動翻譯、重複的名辭可以取代
  • 顯示幾趴完成
  • 快捷鍵 ctrl+j, ctrl+k

顯示完成度是個很貼心的設計,這對於獨自面對數萬字的譯者來說是一種鼓舞。線上存取的機制可以不用帶著檔案到處跑,除非Google server 掛了或是這個服務無預警地掛了,或者,忘記了登入的帳號密碼。

我覺得以下是服務的缺點:


 ‧原始翻譯是中國大陸中文
‧不能修改原始文章
‧不能增加註記
‧斷行判斷很差


Google Translation Toolkit 是以Google Translation 作為基礎開發出來的,所以用電腦判斷文字語法翻譯出來的東西在九成的情況下是不能使用的。激活、映像、硬盤、菜單、鼠標...這些都是大陸的用語。不過記憶的功能倒是讓人驚喜,重複使用的幾個字句經過測試會自動補上。另外,方便存取的另外一面離線也是個考量因素,我有發生過一個晚上的工作因為3G的漫遊功能一直處於離線狀態,而完全沒有存檔的慘劇。


 GTT畢竟不是Word這樣方便的文書軟體,原文上傳後不能更改,且翻譯完成的有問題的部分沒有辦法很簡單地用顏色圈選起來。我原始檔案是利用Word上載,轉檔時就發生了許多斷行錯誤的問題;以上是簡短地分享Google Translation Toolkit 的心得還有想法。綜觀來說我想以後應該還會繼續使用toolkit 加上另存檔案備份的方式來做支援。

星期日, 9月 18, 2011

【雜感】到底是誰的英文不好?




寫電子郵件的時候,這個符號 "@" 的英文念法叫做 "at" ,比方說 abc@yahoo.com, 正確的念法就是 abc at yahoo dot com 是也。電話中報電子郵件的場合,老美還會使用 b for boy, e for eagle, d for delta 等確定每個字母的發音。但在台灣,符號"@" 的念法就變成了 "小老鼠",經過幾次挫折的經驗還有對方狐疑的表情 "at 是什麼" 後,我漸漸開始放棄了 "at" 的念法,跟著從"惡"如流。但某次被一個留美的路人甲帶著不屑的表情戳了一下 “那個念at 不是小老鼠啦” 之後,我最後決定不厭其煩地跟每個要電子郵件的人解釋 "小老鼠"的正確念法。


類似積非成是的例子還有宜家的英文 "Ikea" ,瑞典文的念法近似 "ee-key-er",老美、英國佬發音 "eye-kee-uh",但在台灣,十個人有九個人會念成 "ee-kee-ya"。只要跟外國人溝通的-場合通常都要 "how to spell",對話的雙方才會恍然大悟。另外一個經典的例子是YouTube,這個單字在台灣普遍地誤唸成 "You-to-be",這也是令我百思不解的地方,因為怎麼看這都是兩個單字,取 "你自己傳輸上傳"之意的 "You tube",甚至Tube還有大寫可資辨識。但周遭遇到跟英文不熟的朋友通通念錯,甚至YouTube共同創辦人陳士駿來台灣接受訪問的場合,看似英文發音不錯的主持人也跟著念錯了。個人認為在正式介紹的場合裡,把別人的名字或是公司行號報錯,這不是很失禮的一件事嗎?


諸如Costco的正確唸法應該是 "ka-s-ko" 不是 "ko-s-ko" ,Burbury 的念法是"bur-ber-ry" 不是 "bu-ber-ry",c 不是 "西",j 不唸 "街"...


如果是別人唸錯也就算了,聞道有先後,語言本來就是經過錯誤學習不斷累積而成的。而且,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那種雅量(good sport)接受別人的指正。而這種為了面子寧願錯到底也不願意改變的想法在大人的世界很常見。但拿錯誤的念法來爭論 “我的念法才是正確的” "大家都是這樣子唸的啊",真的是令人覺得很無言。


還有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當你把正確的發音唸給他時,對方還會回說:「我就是這樣唸的啊!」;如果對自己的發音再進階一點要求一點的話,以下是當動詞與名詞詞性改變時常常重音節會搞混的單字; record, rebel, permit, conflict - Initial-stress-derived noun Wikipedia,有需要的朋友不妨注意這些小細節,會讓說出口的英文更專業。


最近接的一個口譯案子,授課的國內某個大網路公司的經理又把 you to be 搬出來唸,讓我忍不住發了個小牢騷寫了這篇文。這種嗶雞式的獨特發音,雅思或托福聽力考再高都沒用啊(苦笑)


星期六, 9月 03, 2011

【翻譯】BANNER的中文兼論微網誌求解

(案:最近的翻譯案有點緊,一天平均要交出兩千字以上通順的譯稿。加上今年應徵外交部委託中區職業訓練局的合作案通過面試了,趕忙安排一下前個譯案的後續事宜。看著硬碟裡去年的照片,有值得大書特書的一面,也有小人物甘苦的一面,更多時候是外交最前線不為人知的故事。等過一兩個禮拜塵埃落定一切就緒後再來更新《聖戰》系列吧!)


回到討論翻譯的主題。



當我翻譯到了關於網頁這個文件時,因為這是本類似參考書性質厚重的原文書,裡頭提的原文,除非中文鮮少有人翻譯( java, Linux, python, Flash....)大部分的名詞解釋都得要一板一眼地註解上對應的中文字詞。但某些介於兩者間,業內人士可能平常不會特別使用,但的確有對應的中文。比方說 plug-in,對岸的翻譯叫「插件」,台灣的翻譯為「附加元件」。還有「漢化補丁」(Chinese patch),我們翻譯為「中文化修正檔」。


問題來了,網頁開頭的那一塊banner, (本網頁最上方的幾朵花旁邊寫著我的小爭戰的那塊圖檔)中文對應的辭怎麼翻譯比較好?在請教Google大神後仍然沒有個頭緒,於是透過微網誌Plurk發問,同時也寫信給從事網頁設計的學姊請教同業的用法。網友提供的答案從「橫幅、廣告橫幅、網頁橫幅、扛棒、奔能、金雞母」 都有。考量到原文的情境不宜過於口語,還有banner出現的時機與用途不一定為廣告用,於是姑且以「網頁橫幅」為最後的決定翻譯。


當然並不是出現所有的英文詞彙都要這樣費事,只剛好遇到一個與幾位相識的網友從事的職業都有相關的字所以提出來討論了。在這邊也藉機廣告一下,如果你是跟著搜尋引擎找到這個網頁,你對翻譯或英文學習有興趣,也歡迎使用撲浪加我,或是使用推特,我相信藉由互相學習的「工人智慧」翻譯可臻理想之境。




星期二, 8月 16, 2011

【雜記】搬進貓之村

INTRO: 墨水心


租了十年多的一塊地因為高齡九十幾歲的老房東急著要脫產,於是家裡人開始另覓一個棲身所。透過熟人的介紹很快地就在公館福基附近找到一棟老房子。一如年輕人口外移的苗栗,這裡的人都是中高年齡的住戶,雞犬相聞,彼此都互相熟識了。


「說好不拍臉的!」

偶然發現這裡貓的數量非常的多。搬來的第一個晚上遇到三隻貓,墨水心、小獅王還有身材略為瘦小、疑似他們小孩的斑斑。斑斑是隻好奇心很強的小成貓,很喜歡逗弄希洛醬。常常站在圍牆上或花臺的架子上像Goyale的姿勢注視著它。不會飛簷走壁的希洛醬只能抓著紗門齜牙咧嘴從喉嚨發出不甘心的呻吟。


「王建民不知道會不會拿十九勝呢?」(思)


小獅王大概是我看過最有Guts的成貓。我用狗鏈牽著希洛醬出門散步時,斑斑與墨水心通常在十步以外就急忙逃開了。反之遇到小獅王他完全不害怕,慵懶地躺在旁邊,當希洛醬要靠近時,他拱起身子來露出爪牙,當然我也怕狗傷害到他不敢靠得太近就是了。這些都是有人飼養的家貓,有固定的地盤,不太靠近人,但平常都可以看到他們四處趴趴走,或躺在廣場曬太陽。]



哎呀,我的蛋蛋出來見客了 (瞇)


「呼呼,愚蠢的人類,你這麼想被我在睡夢中重擊胸口嗎?」


前天經過廣場時偶然看到這個貓家族以外的一條貓拼拼,信步走入一條田園的小徑,我躡手躡腳從後面跟蹤,結果發現他跟老虎生的一窩小貓!令我好奇的是斑斑跟母老虎身上的花紋好像,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血緣關係,但就地緣來看這應該是兩個家族。


「我有三隻小貓要養,你的誠意呢?」(畫面右邊還有一隻黑乎)
 
發現的地點是個雞舍,主人是一對六十幾歲的老夫妻,他們習慣用牛奶飼養母老虎,但是沒有幫他們做TNR,所以我看到的三隻貓這是兩年內的第二胎了。在鄉下沒有什麼比看到母貓舔著小貓,全家做著日光浴露出幸福的表情還要更令人感覺要溶化的畫面了。


「黒乎小心有人在偷拍!」

該死的貓仔隊,不要偷拍我家人!(拍爪)

不過這些貓的戒心都很重,我用了長鏡頭躲在十公尺外站著半個小時,讓他們習慣對焦的嗶嗶聲,當快門按下去時候的咖擦一聲還是讓他們全體轉頭關注我這個方向。單眼相機的快門可是貨真價實的機械動作,可不能跟消費型的相機一樣用軟體抑制。如果接下來想要拍到更自然的畫面,當然往賞鳥的大砲的方向砸錢不太可能,可能要捧著有貓牛排之稱的鮪魚罐頭或是古柯鹼的“貓薄荷”來疏通一下搞好關係了。:p


下次記得要帶誠意來喔!(瞇眼)



To be continued....


星期一, 7月 11, 2011

Punch Party Plus 特別場《進城記》





由台北市政府文獻會主辦,與Archicake 還有Punch Party 團隊合作在炎炎夏日推出了胖奇趴特別場 (PLUS!)。於剝皮寮歷史街區,為台北定格《今昔百展》特展揭開了序幕。記者會後,由胖奇趴令人熟悉的主持人凱洛暖場,特別介紹Archicake的合作人王耀邦,打破慣例由大講人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詹偉雄分享他的個人台北經歷。


戒嚴時代的少年隊




台北充滿了「意外」


詹偉雄先生的投影片使用大量的歷史照片與他的台北經歷,從歷史事件開始娓娓道來這個城市承擔的美麗與哀愁。1990年代,令人難忘的黨外運動、江南案、十信案,台幣升值與台灣名列亞洲四小龍,台人的驕傲開始抬頭。1980年第一間7-ELEVEN開幕,營運六年才被市民接受。1987年的第一間SOGO開幕,排隊的人潮要在外面繞幾圈。然而榮景的背後也充滿了富裕的苦澀,當時的台北忠孝東路一坪的價碼從四萬翻了五翻升值到了三十萬,當然與今天的地價相較又不可同日而語了。許多現在台灣人習以為常的觀念「三十歲結婚」、「兩個孩子恰恰好」、「三房兩廳」,這種觀念與想像的標準化都是從那個年代來的。


1990年算是「失望的意外」,經濟最好的年代台灣人卻帶著得不到回應的盼望。人們高唱「快樂天堂」「明天會更好」,林旺跟著圓山動物園遷居到木柵。台北市長開放民選,從此脫離官派首長可以擺爛的權利。然而政治人物口中高喊的「綠色矽島」、「亞太營運中心」從來沒有實現過。台北東區的繁榮相對於西區的沒落。隨著出口比例的增加,台幣貶值也悄悄地來到了1:33的關卡,台灣的資本開始大幅流入大陸,透過媒體的播送,上海的崛起與台北發展的停滯正好成為對比,台灣人開始有著相對地剝奪感。


2010年代「絕望中的意外」


一座城市的地標大樓蓋好完工之時,差不多也就是經濟榮景走到頂點要往下之時。紐約帝國大廈如此、杜拜塔如此、台北101也是如此。1999年到2004年,宏國集團的沒落與101建設施工的易手敲響房地產市場的警鐘。SARS的肆虐讓景氣雪上加霜,2008年大選的啟示是無論藍綠獨與統,我們必須正視對岸的政治實體並且打交道。然而也有令人驚奇的台灣生命力,當初規劃為汽車組裝領車的內湖,搖身一變成為研發OEM,ODM的科技園區。三房兩廳的標準化打破,成為像一品苑大格局的一房一廳的豪宅。台灣在蛻變,台北城的資本流入與流出像19世紀的倫敦變得更國際化,台幣或人民幣都比不上自由,自由將會未來是最強勢的貨幣。


「在意外中成長」


買不起豪宅建案的年輕人於是乎開始往三峽、土城移動,高房價可能讓台北人不好過,但看著在帝寶對面簡單生活節又叫又跳吶喊的ROCKER,眉目中流露的不是因為貧窮的喪志,他們擁有的活力與台杜比起上個世代的中老年累積的財富與資源,一點也不遜色。回顧與展望台灣這幾十年,不斷地變動的台灣社會,我們會在意外中學習與成長。


隨著中場凱洛貼心地提醒大家請勿走遠還有七分中的小講時,有經驗的網友已經開始魚貫往溫先生麥酒方向移動了。GJ!



休息過後上場的是史料派的艋舺文史研究者黃適上,也是入圍09年部落格大獎的得主。濃濃的人文關懷氣息,從上台第一件事就先感念剝皮寮的老住戶開始說起,「若不是這些人願意放棄居住了大半輩子的房子移居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們看到的剝皮寮歷史街區不可能改建修繕整理再開放。而這些原來的住民回來看到這些歷史場館時甚至還會掉淚。」他說。黃適上提到了萬華已被遺忘的聲音與面貌,某些老建築倖得以保存再活化利用,如在捷運站出口的二手書店莽葛拾遺。但隱身在巷弄一些有著巧手與技藝的老師傅卻缺乏傳承逐漸地凋零了。早期的歌手如紀露霞、洪一峰也曾經在淡水河露天歌廳河乃莊登台演出過,對照今天對著孕育文化的淡水河母親不友善的城市令人不勝唏噓。


黃適上是個很有故事的人,但上帝是公平的,一天二十四小時,參加PP的講者一人只有7分鐘。於是在凱洛的適時善意的提醒下,金幣提示聲不斷襲擊、改變節奏、再換曲,只見黃適上仍不疾不徐維持自己的節奏在刺耳惱人的效果音中帶過兩條老街、三張照片的故事再講了五分鐘。最後的高潮話題,在一對可憐的石獅子因為風水迷信,從原址中興橋事故不斷,搬遷到中正第一分局後報案業務據增,最後被移到河邊觀眾大笑(其實人家獅子很可憐啊)中結束。


面對黃的老神在在與令人讚賞的豐富內容,為了維持既定表定議程的時間,凱洛下了最後通牒,接下來的講者已經沒有「扣打」啦。像是回應凱洛的呼籲一般,也因為有一位講者臨時缺席,奇蹟似地接下來幾位講者都很遵守七分鐘的遊戲規則。



接著上場的汪德範,用照片與簡單的音樂說故事,與黃適上剛好是相反的講者。負責文獻會策展台北定格《今昔百展》現代照片的攝影師,他的鏡頭捕捉了一些日常台北,如此令人熟悉卻又被忽略的一面。



 (翻攝自投影片)

擁有高EQ的游智維

第三位形容自己為「妖言惑眾」的講者游智維,恰如其分地,他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很適合當傳直銷運動節目主播。游完成老建築物翻修的代表作“台南謝宅”後,最近說服了台北市政府,開始改造台北寶藏巖。「老房子並不是只有台南有嘛」游智維打趣地說。當介紹到上一個改造的個案,屋主是個公務人員,雖然房子主結構都已經頹圮,掛念當初親人養育之恩仍不願意拆除,於是他的改造仍保有一些特色,如一面牆壁是山壁大石頭,讓原本要當青年旅館的老房子回到居住的本質。他自我調侃說:「像我們可以登上時尚雜誌GQ你就知道天底下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

圖片提供:小柯 @kovis

接著上場的黃威融是《台北生活100個理由》的作者之一,也是演講速度異常地快的講者。他的書獲得行政院所頒發之金鼎獎的「推薦優良圖書」,內容有14家怪店、12項戀物癖...甚至大膽地提出讓F1在台北外圍街道舉行的提案。黃威融的台北在地經驗,讓苦悶的台北生活也可以變得很有趣。從中正廟放風箏、公園號酸梅湯、不賣鴨肉的鴨肉扁、經典路邊攤、...還有「行天宮完全拜廟手冊」這種奇妙的發想,曾經是廣告人的黃威融真的很「威」;「台灣其實有很多很有趣的地方,只是看你有沒有能力去挖掘」,他說。

圖片提供:小柯 @kovis


At last but not the least, 曾經在台南場當講者卻因為場地音響效果不好而演講大打折購的張鐵志講員同志來雪恥了(主席啊,執行定讞了還有人可以翻案的嗎)對於台北的私房生活帳,張鐵志提供了一個神秘的關鍵字:「徐州路」,徐州路距離台大法學院、立法院、國民黨智庫與民進黨中央黨部都很近,在台北鬧中取靜而且奇蹟似地容易找到停車位。一些很「屌」(原音)的店也在這裡,像極品龍門水餃店,最近甚至只晚上營業。PP計畫的執行單位台灣數位協會、提倡公平貿易的生態綠咖啡館、舒國治與馮光遠等文人雅士常出沒的貓下去CAFE也在徐州路上。


張鐵志也特別澄清,他不是愛暴走,是溫馴的文藝中年。


本場Punch Party Plus (PPP) 因為公佈得太急忙,引起臉書粉絲團上網友一陣扼腕。根據小道消息指出表定在七月底的Punch Party最終場有可能會延後舉行,對此凱洛不置可否,並且暗示將來也許會有更有趣的活動提案。面對將近滿場近百人的觀眾,讓Punch Party 在最美好的時候結束成為傳說,就PP愛好者來說真是惋惜、且徒增了幾分不捨。胖奇趴的未來「揪竟」會怎樣,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盛竹如口吻)請讀者密切留意PUNCH PARTY 官網相關訊息。另台北定格《今昔百展》即日起在剝皮寮藝術園區為期兩個月展期,喜歡電影《艋舺》的電影布景或想懷念台北城老照片的民眾請勿錯過。



 【延伸閱讀】
             
進城記-臺北定格 今昔百景特展 7/9 開幕 │META MAGAZINE | archicake daily
PPP照片特集 │ANDYTN @FLICKR │KOVIS@FLICKR


星期一, 6月 27, 2011

松餅人與懷疑的多馬

日前從Word Spy讀到一個新單字「鬆餅人」(pancake people) 定義是:

n. Internet users who read widely, but without depth.
n. 閱讀廣泛但是缺乏深度的上網族。

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study found that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the average American processed in 2008 was triple what it was in 1960. This has turned many into pancake people — spread wide and thin.—Dr. Marc Dussault, "Floatation Tank Helps Improve Grades," FLOAT Press Blog, April 5, 2011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發現,在2008年一個普通美國人平均所要處理的訊息量比起1960年而言多了三倍。如此一來許多人成了"鬆餅人",煎烤時攤平廣大卻顯得淺薄。


在網路上若非是從業人員或對於某一門領域素有專攻,絕大部分的人無論是消息的來源,轉載,或評論應該都符合「鬆餅人」的定義描述。資訊爆炸,名嘴氾濫,每個人都可以是「星期一早上的四分衛」對著某項議題預設立場侃侃而談,卻很少人質疑某個資訊的可靠性或下工夫花時間查證。


就連以資訊守門員自居的媒體也墮落了,皇后的貞操變成了妓女的枕頭,初一十五不一樣。漫畫中虛擬的一家出版社竟然也變成「可靠消息來源」,甚至變成了新聞:


來源:錯誤特攻隊



圖片來源:I, dissapear


我認為面對網路來源的時候,應該要具有「懷疑的多馬」(Doubting Thomas)的精神。多馬是耶穌的十二個門徒之一。他看到耶穌後不相信復活的事實,堅持查看用手觸摸羅馬兵丁百夫長用長槍刺入右肋的傷痕。基督教強調「因信稱義」,因為多疑不能盡信,所以多馬死後不像其他的使徒如馬太馬可路加約翰彼得一樣受到尊崇,死後跟老師上課的課堂筆記還可以編入新約。(在這邊要離題一下,如果你的老闆上司是孔子或耶穌,你實在不太需要去計較做牛做馬懷疑這個懷疑那個,對吧?)


 多馬檢查耶穌基督的傷口



在前次的美國大選選舉押對寶,現在搖身一變成為歐巴馬的國師的華倫克牧師則是對於信仰質疑很早就闡明了他的觀點,也算是給懷疑論者一劑定心丸:

“信仰的過程會懷疑是正常的,儘管去相信你所信的,並且去質疑你所懷疑的部份。” -亞特蘭大人質事件
 
回到網路訊息的檢驗,網路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對照多方的說法拼湊出真相。我們每天接觸的報紙是有預設立場的。攤開報紙的社論往往是檢驗報社的立場最好的方法,是傾向獨立還是統一,為財團還是勞工,左派或是右派,文青或是財經。往往一個事件要看好幾份不同屬性的報紙才能拼湊出事情的真相。


比方說聯合報報導處理這篇新聞是從正面和諧的官方角度來看的:

 台東蘭嶼鄉製作18人大船,突破島上「不得製作超過10人大船」的禁忌,跨越以往的造舟經驗,在無當地人願當船長的情況下,只好由鄉公所秘書黃正德自告奮勇;而工團與主辦單位數個月來戰戰兢兢造船,期待「尊重傳統」但也「適應現代」。...《大船破禁忌 漢人所秘當船長

但在地的某些蘭嶼人可不這麼想的:

歲時祭儀中每年的3至6月份是飛魚捕撈季節,達悟人犯忌造舟,甘願冒犯祖靈的訓誡,難道只為了圓一個漢人的船主夢嗎?

這不是一場蘭嶼人的大船下水祭,因為文化權力原有的「主」、「客」關係被反轉過來了。達悟祖先千百年以來舉世聞名的造舟技術及文化智慧,其成果的終極展現竟是榮耀一位漢人。....
突破禁忌不等於文化傳承

這是從公民新聞記者角度出發的新聞(連結內文有附圖)

 當政府大力出錢,漢人掛名船主,一艘台灣出資、蘭嶼代工的大舟OEM,在商品化的年代,沒什麼不可以。但是為了建國百年造舟,斷絕造舟的生活文化之根,就不必以文化包裝,甚至標榜為傳承文化,因為在所有標榜依循傳統程序的細節裡,卻是東缺西漏、充滿型式、一昧宣傳,讓理解真實文化脈絡的達悟人,看不清倒底傳承了什麼文化? 《蘭嶼造大舟--失了根的國慶之船

最後是小學生部落客Cyber runner 紀錄下在台北孤單的大舟身影:


...帕布輕颱已經通過台灣,可是館方人員還是將IPANGA NA放在外面淋雨,雖然IPANGA NA是橫渡大海來台的英雄,可是在風雨夜中他會做什麼夢呢?

會不會夢著台北淹大水,就隨著大水飄向海洋,飄回蘭嶼的家呢?

美麗的達悟族拼板舟

你要相信哪一個版本的故事?也許無知是種幸福,比起懷疑的多馬,鬆餅人會快樂得些吧!


星期五, 5月 27, 2011

【流水帳】祝我自己生日快樂


寫個流水帳來交代一下網路上消失的這兩個月。


 四五月對於我來說是個沉重的月份。父親突然因為感冒進醫院,醫生判定他的肺功能很糟,如果有萬一,苗栗這個小地方醫院沒有胸腔外科不能開刀。所以我們轉到了台中榮總急診室等待病床。偌大的空間裡醫護人員與家屬岀出入入,偶爾還會送來一床需要幫浦呼吸器急救的機器規律地發出達達的聲音。我在急診室睡了一晚,第二天姑姑來接手,下午就傳來爸爸失去意識昏迷的消息。


趕到了醫院,我看到的是只要護士稍微移動到呼吸管,瘦到可以看到肋骨的父親,昏迷就像是受傷的獸,躺在病床上痛苦而貪婪地用力吸氣。家父一直有肺部的問題,呼吸功能很差,這次的感冒加上氣管阻塞讓他無法呼吸,病危通知書也簽了,有那麼一瞬間我希望他老人家可以就這麼沒有痛苦地走掉,到一個讓他可以像更好的地方不為病痛所苦。


某次我跟差六歲的弟弟聊天,我問他:「你覺得爸爸好起來的機率有幾成」,他看了看我,嘆氣氣。


「五成。」


過了幾天,爸爸幸運地轉入了加護病房,我跟弟總會握著他的手輪流說「爸爸、你要好起來我們一起做菜」、「爸爸、沒事,我們都在這裡」爸爸在半夢半醒總會點點頭。


我向神禱告「如果爸爸的時候到了、請祢不要增加他的痛苦,如果祢要他好起來,就賜給他像一般人健康走路的能力吧」,也許是神垂聽我的禱告,也許堅強的意志與壯志未酬的想法讓一個知命之年的頑固老人不願認輸,他逐漸地意識清醒,轉到普通病房並且能夠下床慢慢地走動。


這段期間最辛苦的是媽媽。外婆因為靜脈回流在台中澄清醫院住院,外公因為自己好逞強,骨折未癒上山工作把鎖骨的鋼釘弄斷再住院開刀一次。她自己先前又曾經發生車禍,手臂骨折方才拆掉石膏。如果心力交瘁能夠形容一個人的處境,大概家母在這段時間所承受的壓力與痛苦是我的好幾倍吧。所謂的長大就是能夠替別人收爛攤子,慶幸我能夠開車替她分擔一點舟車勞頓之苦。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馬太福音11:28)
"29 Take my yoke upon you and learn from me, for I am gentle and humble in heart, and you will find rest for your souls."


造物者是個幽默的設計師,有人活到八九十歲每天菸酒不離手無災也無病,有人從不吸煙卻莫名其妙到了肺癌末期。佛教假托來世與因果,認為這是你這世與來世之間的關係,我比較喜歡基督教的說法:「凡事都有神的美意」,概念近似「被隱藏的祝福」(a blessing in disguise),一心求死並不困難,難的是如何活下來、而且活得有尊嚴。



最近要考雅思,經常自己與自己模擬英文對話。有段時間心中常常浮現一句話:"Do you have what it takes to be a winner?"(為求勝利你能不計一切、克服萬難嗎?),在五月份,上個禮拜因為腸胃脹氣又掛急診又搞到住院五天。之後,我徹底被打倒了,我喪失了那份自信。放棄掉了收入不固定的SOHO工作,放棄掉了漫長的國考之路,放棄掉開得滿山爛慢的桐花,打開E04,我是個奴隸銀行上高喊長鋏歸來乎的馮軒。



星期六, 4月 02, 2011

【全球之聲】台灣網民為什麼那麼親日?

(按:這篇是大致的草稿,經過潤飾還有翻譯後預計會放在全球之聲英文版,如有任何寶貴意見提供,歡迎透過推特撲浪提供或是直接回應,謝謝!)


台灣最大的BBS電子佈告欄入口,用斗大的日文標題為日本祈福。


 日本於三月十一號發生規模九級關東大地震,驚人的海嘯吞噬民宅的畫面也隨後電視轉播迅速傳遞到了台灣。災難之後,台灣也發起了一波波賑災的善款掖注,總統馬英九與夫人也親自帶領捐款,外交部更大方允諾捐助一億台幣。截自目前為止,引述日本媒體Livedoor報導,日本交流協會在三十一日發出的新聞稿指稱台灣官方與民間的善款約達102.4億日幣(折合台幣約三十五億九千萬),其中包括了防毒面具、發電機、衣物等民生必需品。


為了確保資訊的暢通,曾在莫拉克風災期間志願架設民間輿情反應網路平台的臺灣數位文化協會,也在第一時間招募日語志工,翻譯公共訊息:


....我的想法跟多數人一樣,我覺得日本人自己就做的很好,第二是我們也不確定幫不幫的上忙。但開成告訴我們,日本的災情比我們想像的嚴重一些,如果做這件事,光是能多提供一些漢語的資料給在日台人或者其他華語的閱讀者,就是很有價值的。他的日本友人也這麼看。...很多人問我說日本人做的很好,我們又何必做呢?這也是我當初問開成的問題。但我想隨著災情網路中心的展開,慢慢這件事的價值就浮現出來,很多日本友人從日本來函告知我們新的訊息,也輾轉收到仙台市長的說明信件,許多台日志工也不分晝夜的協助。許多在台灣懂日文的志工們都特別犧牲自己的時間來到數協的辦公室,跟我們一起研究怎麼把事情做的更好,


儘管也有極少數人抱著幸災樂禍的態度,如立委黃昭順的助理趙志勳在臉書上鼓動仇恨言論:「為甚麼要援助日本,釣魚台先還來再考慮一下。」當有網友表示可以趁機出兵釣魚台時,他更配合說:「我比較想進攻東京,殺他個幾千萬『日本狗』。」 如此極端的言論導致立委第二天立即公開道歉,並且解除趙的職務。


雖然台日看似友好,但受到來自於中國的壓力,台灣(官方名稱為中華民國)與日本間並沒有正式的邦交。日本只能比照美國在臺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AIT)模式,以日本交流協會的名義在台灣設處,台灣一方則在日本福岡、那霸、札幌、大阪、橫濱等分別設立了五個經濟文化辦事處,以維持兩國準官方的關係。但前年的光華寮判決,日本最高法院直接否定了中華民國(台灣)的統治正當性。日前日本交流協會會長齋藤正樹一席「台灣主權地位未定論」的發言遭到台灣官方冷凍而請辭。趙建勳所言的釣魚台,中日台皆主張其領土,但台灣的漁民在附近漁場作業遭到日本驅趕、逮捕並遭到高額罰鍰也時有所聞。


在推特上擁有十九萬追隨者,包括了龐大的中國與台灣粉絲在內的日本AV女優蒼井空,轉推了這則感念台灣的發言:


台湾は人口2千万人で60億円以上もの義援金を用意してくれただけでなく、今度は野菜を無償で送ってくれるそう。「国」としての国交が無い日本に対して、 自己責任で救助隊も派遣。日本政府は公式感謝を述べないし、メディアも大々的に報じない。いつか我々の世代で台湾との関係を変える事ができたら。
台灣是個人口只有兩千萬的國家,卻準備了超過六十億日圓援助給日本。不只如此,這次還無償提供了蔬菜。身為一個「國家」,對於沒有外交關係的日本責無旁貸地派遣了救難隊。日本政府卻沒有官方的感謝,媒體也沒有大幅地報導。在我們這個世代要到何時與台灣的關係才會轉變呢?
 
台灣對日本的微妙關係


台灣曾受日本統治五十載,前總統李登輝畢業於日本京都帝國大學,年輕時代遭逢二戰末期曾以軍人身分被徵召到日本名古屋操作高射砲迎戰美軍保衛日本國土。戰後,台灣許多學者士紳也是受到日本教育,如杜聰明、蔣渭水、林憲堂、...台灣人面對於身分認同,戰後由日本人變成中華民國人,取決於出身與政治信仰的不同,而對日本文化與日本人的態度而有所別。



資深作家陳柔縉在聯合報投書,寫了一篇:「日本先生的美好身影」談論到了日本教育,提供了可能是老一輩台灣人親日的原因:


...老一輩台灣人的回憶裡,普遍有一個他們稱為「日本先生」的美好身影。「先生」是日文「老師」的意思。 日本老師免費幫學生補習,也非常普遍,台灣文學前輩葉石濤的安藤老師就是這樣,「對台籍的子弟,當做自己的孩子」,下課後還補習到五、六點,不取分文。葉母過意不去,過年時,買了一大箱香腸,要葉石濤拿去送給安藤老師。師母有意收下,老師在屋內聽見,卻走出來罵人,很生氣把那箱香腸丟出去。葉石濤跟老師解 釋是母親的謝意,安藤老師說:「幫你們補習,是我應該做的事,請你把香腸帶回去。」葉石濤自己戰後也成為國小教師,回憶起這樣的日本先生,他甚至用了「偉大」兩個字。
 

優格網創辦經營者「真田幸村」(台灣人,取日本戰國時代武將為網路暱稱) 在撲浪上提問到了:「台灣人為什麼那麼喜歡日本」也引起了許多網友的回覆:


「這分成三種族群來看,老一輩的人,我想應該是皇民化的因素,這在其他日本殖民地沒有,提高認同度,同時在台灣的殖民政策也不同。再來是中一輩的人,戰後長大的,他們和台灣本地父母,從中國來台的父母,一起接受戰後台灣快速成長的過程,他們會仰慕進度更超前的日本。從當時進口商品的喜好程度可知。最後是年輕一輩的人,包括我們,耳濡目染日本對外輸出的文化商品、實際生活或工業產品,在前兩代有意、無意的影響下,也加入了對日本友好的行列。以上個人淺見 : P」

j@ff說   
皇民化運動不只台灣喔,朝鮮、滿州也都有進行,不過台灣是最成功的。/所以,有些近現代史學在探索的是,一樣是皇民化,台灣為何比較成功?


網友Jiayou 則說回應了:


「我的祖父母有接受長期的日本教育,當時日本戰敗、日本人由台灣撤退時,他們幾乎已經是半個日本人。而國民政府來台,表現的卻和離去的日本人大相逕庭(特別是軍人素質),讓他們失望至極。可能是這個因素的影響,我們家族對於日本一直是抱持著好感的。很多經歷過日治時代的長輩,都曾說過類似「比起國民政府,日本人更照顧我們!」的發言。」

李大人回覆:

「台灣和日本同為海島, 有些環境比較類似 還有漢文化的保存, 台灣和日本也比較相近. 甚至, 台灣話和日本語漢字發音, 比起北京話, 也是相近...」

 La Isla Bonita說  
我覺得答案很簡單,人會嚮往比自己所有的還要美好的事物,日本是亞洲最先進的國家,加上文化重疊性高,再自然不過。

左小波說  
....台灣是個小島國,心中也渴望有朋友,可以選擇的不多,中國跟韓國很難選的下手,在國際感情上就是依賴日本了


基於歷史的淵由,台灣曾先後被西班牙、荷蘭與日本統治,因而對異國文化的包容能力很高,透過翻譯的媒介與網路資訊傳播,華僑寫的部落格常能帶給讀者不同的觀點。如定居芬蘭的涂翠珊經營的北歐四季透明筆記,或是在曼谷動亂時提供第一手消息定居泰國的草莓圖騰。至於文化相近的日本,網路討論版如 2ch, NICONICO 都有台灣譯者翻譯選讀介紹,提供零時差的報導。台灣人在旅居日本寫的部落格,如空中的人型醫生、接接在日本,在台灣網友之間也得到許多獲得共鳴。成為日本人妻的酪梨壽司,部落格則是經常性地被媒體引用,這次在東日本地震時透過撲浪,也成為網友在網路上的「東京特派員」。儘管台日在外交與領土上有諸多齟齬,台灣的網友親日的現象也直得作為一種「軟實力」作用的觀察。



星期二, 3月 29, 2011

【照片集】2/4-3/29 日本紫藤與希洛醬


一直覺得Boston.com用照片說故事呈現的手法非常有震撼力,但仔細研究後發現也只不過是把版面放到最大,圖片說明多一點而已。手法雖然簡單,但拿我這種小部落客來比美聯社還有法新社的專業職人作品比差了兩萬光年了,不過,既然照片都拍了,乾脆試試看新的網頁設計功能,順便把快要過期的照片 網頁的寬度給拉長了:D


 ▌過年




每年過年最期待的就是就是跟著媽媽回娘家吃一頓好料的!

香腸、烏魚子、滷豬肉、自家養的十二斤閹雞、客家小炒... 年節料理總有種幸福濃得化不開的好滋味。





飯後頂著和煦的太陽,飯後的甜點是舍弟早上託朋友現採的大湖草莓。

小孩玩著撲克牌,大人開始搓著達達的「方城之戰」,充滿著罐頭笑聲的綜藝節目還有臭酸味道的陳年電影是過年打發時間的基本調。在淳樸的鄉下,時間的概念隨著距離被遠處傳來的鞭炮聲、永遠叫不出來叫什麼的親戚造訪而沖淡。表兄弟姊妹總是帶著不熟悉的問候與附和的冷笑話,年覆一年,直到表妹傳來訂婚的消息。恐怕這也是最後一次相聚了。



 ▌日本紫藤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沒有刻意照料與修剪的紫藤在荒廢許久的院子一偶默默地生了根開花謝了一地。趁著短暫的天氣晴,花期只有兩個禮拜,趕緊拿起相機捕捉那一期一會。



 ▌小白小白小小白




  
當她用這個水汪汪無辜的眼神看著你表示(1)我肚子餓了(2)我要出去玩 

真是沒辦法...果然自家的狗才是最可愛的!





「對吧?」瞪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