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is nothing noble in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ellow man; true nobility is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ormer self. -- Ernest Hemingway
星期六, 7月 25, 2009
抹大拉的馬利亞 (上)
本文節譯自 Newsweek: An Inconvenient Woman
她見證了耶穌的死而復活,然後杳然無蹤。留下了教宗與畫家,還有「達文西密碼」來敘述她的生平,以下是抹大拉的馬利亞的真人其事。
她跟隨著耶穌直到最後一刻,並且伴隨在身邊。當耶穌在十字架上承受瀕死的痛苦時,生命將消逝之際,抹大拉的馬利亞隨侍在側,跟隨著耶穌的母親瑪莉亞,目睹這一刻。耶穌的受難記滿是喧囂與惶恐,十字架釘刑是極為緩慢的,但她仍駐足留候。最後的時刻來到,“成了” 耶穌說,然後垂然斷氣。他的屍首以亞麻布綑綁,帶到園子,埋葬在一個墓中。
在安息日後一日的黎明前,抹大拉的馬利亞起床動身往耶穌的墓膏抹基督的儀體。墓穴是空的,主耶穌消失了;馬利亞嚇壞了,並且感到十分的不解。她奔跑回住所告訴其他的使徒,並且跟他們一起回到墓地好做見證。男使徒來來去去,不確定該做何解釋,馬利亞停留在園子裡,眼裡噙著淚水,不知所措。
然後有一個聲音傳來,問了一個問題: “女人,你為何哭泣?” 馬利亞聽到這個聲音從背後傳來: “你在找誰?” 她轉過來,認為是遇見看園的人,回答: “先生,如果你把他運走了,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兒,我便去取他。” 然後,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耶穌說: “馬利亞!” 。
“拉波尼!” (希伯來文的老師) 馬利亞雀躍不已,想要上前擁抱她的導師。
“不要碰我” 刻意與她保持距離,耶穌這麼說。“因為我還沒有升天見到父神;你往我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說: 我要昇天見我的父,也就是你們父;見我的神,也就是你們的神” 她轉告使徒的話語十分簡短,但是告訴了世人: “我見到主耶穌了。”
我見到主耶穌了: 這就是死而復活的故事,如同約翰福音中所述說的。因這這段淵由開啟了基督教信仰的歷史,同時也結束了抹大拉馬利亞在新約中的記載。使徒彼得與保羅組織了新的教會,司提反以烈士的身分殉教,先知約翰預知了末世。但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在主耶穌在地上活動時期重要的核心人物,從此再也沒有關於她的任何消息。
但是抹大拉的馬利亞,這個名字是從她故鄉而來的,在二世紀中的一個晦澀難辨的古卷被提及: 《抹大拉馬莉亞福音》(The Gospel of Mary),把馬利亞描繪成耶穌復活後的領導著。在耶穌死後九十多年由一些基督徒所著。馬利亞福音是屬於 “諾斯底福音”;而諾斯底教派,是早期基督教裡重要的一個分支,強調借由研讀學習還有自身的智慧,而不是透過信仰而獲得救贖。內文已經亡伕數個世紀,直到1896年才由一個收藏家在開羅被尋獲。當中敘述了,耶穌復活並且在教導他的門徒要 “宣揚天國的福音”而後消失了。此則勸世文讓他們坐立不安,基督已經殉教傳道,而有何人何物能拯救他們脫離相同的命運?
然而馬利亞,十分鎮定。“不要哭泣沮喪、任由心志誠惶誠恐” 她告訴使徒們。“神的恩典將與你們同在並且庇祐你們。”她說道,耶穌已經向她啟示了一個異相,並且經由了神祕的國度賦予了他靈魂之旅的獨特知識。馬利亞告訴男人們她會幫助他們了解基督教導的真實意涵: “你們所被蒙蔽的,我將揭露與你們知曉。”
她的話語似乎刺傷了其他的使徒。"怒氣沖沖" 的彼得,特意挑釁地說: “耶穌真的私下與一個女人說了這些,而我們會不知道?” 他問道。“我們應該聽信她的話嗎?” 甚至,彼得十分忌妒: “耶穌竟會偏愛她勝過我們? ”
在兩個千囍年過後,這個問題震驚了基督信仰價值核心。對許多女性主義以及理論派的自由主義者而言,《抹大拉馬利亞福音》意謂著抹大拉,第一個見證復活的證人,是「門徒中的門徒」,與環繞耶穌的眾弟子平等,甚至更受寵愛的形象。在早期的教會中為了建立族長式的統治階級,一個女性的地位是如此的令人震驚,以至於門徒亟欲打壓她的角色。對其他的教派而言,由於東正教的刻意營造,抹大拉的馬利亞在耶穌的一生與福音事功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相較跟隨耶穌的門徒而言,居於較次要的位置。而現在,感謝丹‧布朗的書 「達文西密碼」在全國3735 間電影上映,超過六千萬的人觀賞過這部電影,抹大拉的馬利亞被賦予新的角色: 「耶穌的妻子,耶穌小孩的母親,據稱在耶穌死而復活後逃離了聖地」,根據「密碼」所說,非主流價值觀但是很票房高居嚇人的想法,耶穌的小孩長大嫁給法國皇室,而今日耶穌與抹大拉的馬利亞後裔在歐洲還是可以被追朔到。
在一個特別令人感動但是純粹是幻想的場景裡,一個角色爭論在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出現在耶穌右手邊的角色,其實不是男性的使徒,而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而如果你把 "馬利亞" 倒置在耶穌的左邊,竟然可以完全結合,男性與女性,人的形體,婚約的夫妻,永結同心。」這段當然是天馬行空,但是就像所有丹‧布朗的小說還有改編的電影一般,是虛構的,並非事實。而這也不是第一次,抹大拉的馬利亞被熱門小說借題發揮。
從一開始,抹大拉的馬利亞與耶穌之間的故事就是文學、傳奇故事、政治、神學,充滿爭議與衝突的濫觴。跨越世紀,她多變的形象在信奉者、歷史學家、藝術家的轉變反應出時代的趨勢好惡,差異之大以致於無法從世紀之謎中,揭開馬利亞抹大拉在正史中的面貌。但她的存在歷史可以幫助釐清重要的議題,諸如在一世紀猶太教女性的地位、耶穌在傳揚福音的事工、乃至於早期基督教的成形。自從那個空墓的早上,暸解馬利亞抹大拉與耶穌之間的關係,與繼承耶穌之名宗教的淵由,可以開一扇窗,讓吾人理解信仰柔性的本質,探討性別與權力之間的緊張關係乃至於在第三個千囍年之間仍然存在的對立。
抹大拉的馬利亞總是一個「不方便提及的女人」,儘管福音書的作者們無法避免提到她。在《聖經:新約》中提到他13次。這些提供了她生活一些細節,或許並非意外。在羅馬帝國統治時期,女性被普羅大眾視為不可信賴的,死而復活本身已經夠難以理解而解釋了,而在福音書中極欲想要使人改信基督教,可不會想強調一個女人竟然是見證死而復活重要的關鍵。普林斯頓大學,早期基督信仰學教授艾琳‧派久(Elaine Pagels)說: "《新約福音》告訴了我們一個女人,名為抹大拉的馬利亞,耶穌的使徒,在耶穌被背叛以及復活的時刻都在場","但是除此之外,福音書告訴了我們很少資訊到底抹大拉的馬利亞扮演的角色為何。"
學者從《新約》中得到了一些啟示,需多人從路加的角度觀察,馬利亞還有其他在耶穌周圍的女人 "提供實質的物質來服事他"註1,作為提供耶穌事工的經濟援助證據。但是錢是從哪裡來的呢? 婚姻的契約? 離婚的財產? 甚至是遺產? 或是工作所得? 福音書中一無所及,僅提到抹大拉的馬利亞是一個在耶穌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女人。
另外一個令人頭疼的細節: 馬利亞這個名字。大部分的《新約》出現的女人都是以和男人之間的關係來辨識的。比方說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跟雅各的母親馬利亞就是一例。然而抹大拉的馬利亞卻是以她的家鄉: 港都抹大拉命名。沒有出現過丈夫名,這也許是一種解釋,為什麼她能夠與耶穌同行而無家累。她從來沒有結過婚嗎? 布朗大學宗教學研究教授羅斯‧克雷默 (Rose Kraemer)說 :「一個自由的女人(freewoman) 從來沒有結過婚應該是極為罕見」。《新約》中告訴我們當耶穌在加利利開始傳道事工時,抹大拉的馬利亞開始接櫫記載: 曾經被七個鬼附身,但是鬼被趕跑了。還有,最重要的是她宣告了死而復活。我們無法得知抹大拉馬利亞的職業、髮色,老或少,美或是醜。
然而在基督教最早期的時刻,也有其他的不同的見解決定要展現出抹大拉馬利亞的全貌。比如在在過去五十年間廣為流傳的許多捲諾斯底福音書(Gnostic Gospels) ,把基督研究起源徹底倒轉。抹大拉的馬利亞在新約中的角色並非壁花小姐,而是被看重,甚至是耶穌最喜愛的門徒。在《多馬福音》(Gospel of Thomas) 中,抹大拉的馬利亞,與另外一位女性沙樂美,被列為耶穌的真正的六個使徒 (並非十二使徒)。在《諾斯底與救主的對話》(Gnostic Dialogue of the Savior》,抹大拉的馬利亞被認為是 "全知的女性"。最令人懾服的是《抹大拉馬利亞福音》,不僅僅描述抹大拉的馬利亞為堅毅果敢的女性,而且對於性別有極為前衛 (radical) 的看法。當馬利亞被使徒們稱呼為 "為救主所愛 ... 勝於其他的女性",抹大拉的馬利亞與耶穌視性別為無物,在永生的國度是不存在的。哈佛大學歷史學者凱倫‧金表示: "古卷的內文在於爭辯存乎一體的男性與女性,而將合一沒有別的不同","領導統馭的根基在於屬靈的操練"
那為什麼這個女人,在《新約》中告訴我們是耶穌長年的伴侶,而在諾斯底教派中聲稱是榮耀更勝其他人的使徒,在耶穌死而復活後消逝了? 如果馬利亞真的對耶穌如此重要,為何在《使徒行傳》,或是在保羅寫給七個教會中的書信中,完全沒有被提及?
非正典的福音書中提供了一個令人困惑的回答: 在諾斯底的經文中,馬利亞常被彼得攻訐。在《多馬福音》書中,彼得懇求耶穌,"叫馬利亞離開我們,"..."因為女人不配得到生命" 馬利亞了解彼得的威脅,"我懼怕彼得",馬利亞在《諾斯底皮斯特斯索非亞對話錄》( Gnostic Dialogue Pistis Sophia) 中這樣告訴耶穌 :"他威脅我並且憎恨我們的宗族" (He threatens me and hates our race. RENOC)
在抹大拉馬利亞驚恐的語調中,我們可以聽到在教會中開始的分裂將決定了馬利亞的命運。派久教授說: "我們的傳統觀念素來是彼得扮演著不可獲缺的角色,而馬利亞無足輕重" "然而在另一種的說法裡,馬利亞是巨大無比的存在,而彼得是多疑的角色。"然而彼得的版本流傳下來了,也就是說,時至今日,這是他的故事,而非她的。
令人緊張的並不只是諾斯底教派的離經叛道。幾個世紀以來《約翰福音》死而復活的續集令研究學者們困惑不已,在約翰的版本裡,馬利亞意識到對她說話的形體是耶穌,而想要衝上前擁抱他。但是耶穌斥退了她,說 :「不要碰我。」然而同一天的稍後時刻,耶穌出現在男使徒的身邊,而他們立刻認出是耶穌。耶穌向門徒伸出手,展現他的肋旁,甚至就在鼻息之間。八天過後耶穌又向多疑的多馬現身,並且特別要求他碰觸,這樣多馬才會相信: 「碰觸我的手指並且握住我的手」,耶穌說。
續〈抹大拉的馬利亞: 下〉
註1 英王詹姆士版本: ...And Joanna the wife of Chuza Herod's steward, and Susanna, and many others, which ministered unto him of their substance.
NIV 版本: Joanna the wife of Cuza, the manager of Herod's household; Susanna; and many others. These women were helping to support them out of their own means.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最近剛好接觸到數字的英文翻譯,突然一時之間唸不出來,於是查了一下唸法: 比方說二的七次方: 英文唸成 "Two to the seventh power." 或是 "Two to the power of seven." ...
-
每年的這個時候約莫又是碩士班的入學考試,免不了的又會有些朋友來詢問翻譯研究所的問題,由於學弟抗議他被我美好的分享文騙進了翻譯所,我想還是把我觀察到的一些產業現況跟譯者生活的辛苦的那面與有志青年參考: 以下是走在翻譯(口筆譯)這條不歸路上常看到一些特徵: 一、 職業...
-
隨著研究所考試的告一段落,我想寫一篇關於喜歡英文的人可以參考的文章,供有志從事翻譯的朋友作為參考: 靠著翻譯維生的人一定要讀翻譯研究所嗎? 不進來也可以啊。我認識很多專業翻譯的人並非是英文系主修的。語言是一種像是開車、電腦或是游泳的技能,因為用途廣泛所以投資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