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is nothing noble in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ellow man; true nobility is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ormer self. -- Ernest Hemingway

星期六, 5月 09, 2009

微網誌的微妙人際關係

科幻作家倪匡曾經寫過一本關於人工智慧與人產生感情的小說: 《筆友》描述了一位通訊了三年的朋友,未曾謀面,最終在主角衛斯里抽絲剝繭下,終於發現那位與自己姪女通訊已久的筆友真面目,竟然是在軍事基地裡一台控制飛彈發射的超級電腦。

無獨有偶的,最近在 GVO 上發現這篇文章,《 在推特上,沒有人發現你是BOT》:

日本有一位沉迷推特的網友,發現自己FOLLOW許久的兩個帳號,其實不是「人」,而是人工寫出來的自動對話程式 (BOT)。

但就在那時候,當我認真地想了想,我幾乎與大多數的推特使用者沒有實體上的接觸。我們靠著推特這個媒介物而交談,但是到頭來,跟真實世界的熟人並不一樣, 這些人的主體叫做「推特帳號」而非有血有肉的真人。這跟他們是 bot 與否無關,在我的認知裡頭裡我相信卡通頭像的人有張可愛的臉孔,用堀北真希照片的一定是本人。





噗浪上疑似BOT的帳號,完全沒有任何留言與回應


引述CNN的報導,影星艾希頓庫奇在上個月推特FOLLOWER突破了百萬大關,而國內使用短網誌噗浪的人數越來越多,比方說政治人物謝長廷、蘇貞昌還有呂秀蓮,乃至於國民黨青年團,隨著傳遞訊息方式的改變,網友與網友間的距離正重新被定義。

許多人在憶及求學時代或是職場生活中,與朋友同事間有意義的對話除了日常問候語以外寥寥可數,但是對於從來未曾謀面的網友卻可以卸下心防、侃侃而談極為私密的心事,線上的世界裡我們都靠著有限的資訊來猜測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另方面來說,安迪在自己的自傳中說得很對,照片就是你想成為的樣子,你在虛擬世界中放入的圖像某個程度上代表著實現心裡願望的縮影。所以我們都以理想投射的自我形象與他人對話。

身旁的朋友曾經迷過劉墉的作品,「你自己決定吧!」是國立編譯館選讀的中學教材,他的一系列散文著書也曾經是銷售榜上的常客,但是曾幾何時 "劉墉" 這兩個字變成一種過氣與權威式的象徵,「我們都曾經經歷過劉墉的年代」所隱藏的是對教條主義的反感,日前經過書店看到他的著作合輯出售,劉墉依然還是劉墉,但文字的魔力似乎隨著年歲的增長而消失了。

然而微網誌也是一種讓作者文字消失魔力的方式;許多人發現在於微網誌上心儀許久的作家或名人其實並非如照片/文字所傳達的氛圍並非如初一轍,這也是作家始料未及的一環。

一九八六年在倪匡的筆下,超級電腦還需要傳送字帶與觀測口與人溝通,今天的人工智慧在軟體與硬體與日精進下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你可曾懷疑過你的網友的真實身分嗎? 套一句老梗,「On the 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

-

延伸閱讀:
《書摘: 你在看誰的部落格

6 則留言:

phyllis 提到...

汪汪!

Vergil 提到...

吼嗚嗚! 汪! (搖尾巴)

andytn 提到...

汪汪!

Jerry 提到...

汪汪汪!!

Laneser 提到...

阿嗚...

butter 提到...

bark!!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