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is nothing noble in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ellow man; true nobility is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ormer self. -- Ernest Hemingway

星期三, 7月 09, 2008

[反思] 你在看誰的部落格

# 本篇文章是筆者對於《你在看誰的部落格》 一書的心得:

「兒子啊,怎麼多了那麼多家報紙啊?」
「...解除報禁」
「兒子啊,怎麼多了那麼多家電視台?」
「...開放有線頻道」
「兒子啊,怎麼多了那麼多個黨? ...我該選哪個好啊?」
「他不用選,他被禠奪公權了..!」
「....不要刺激他老人家!」(怒)
--- 《又一夜,他們說相聲》

如果愛看《剛彈》世代的主角都變成了今天日本防衛廳(相當於我國的國防部)的長官,日本開始把AZIMO二足步行兵器的構想實體化,那我們可以期待明天的新能源,月球上的HE3?

現在已經公元2008年了,別說開發月球這種天方夜譚,連集合八個國家的科學家一同實驗的的核融合反應爐,只比科幻電影蜘蛛人裡章魚博士試驗品安全的昂貴玩具強上一些,談不上任何經濟上的實用價值。

多麼脆弱的人們,從上半身可以直立的猿人開始自詡為萬物之靈、人定勝天,卻被溫室效應、癌症、WEB2.0還有盜版這些文明的副產品所困擾。《你在看誰的部落格》一書中反映的就像是一個被政治迫害關了二十年的可憐老人的驚嘆聲,為什麼要有卡帶與CD? 這樣誰來購買黑膠唱片? ...進步得太快太殘酷的達爾文數位主義不僅僅只是誰說的大聲誰就贏而已,它也把B面的音樂淘汰掉了。的確就像書中所描述的,網路服務的普及還有盜版、未經授權的音樂把實體唱片行、依賴廣告與權利金維生的電影業與報業擊潰、一敗塗地,造成了前所未見的裁員,Google與YouTube的出現造成了需多專業的影評、唱片與報業從業人員的失業。

就像人們依賴著石油不肯放手,用水取代石油引擎的技術都問世了那麼久,為什麼沒有一個汽車大廠願意製造出氫氧混合概念車?

不用錢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有最好的參考價值。

令人諷刺的是,《你在看誰的部落格》一書中批評不留餘力,在作者的筆下如同不事生產、猶如知識的寄生蟲角色的谷歌(Google),事實上扮演過知識提供者的角色: Google Answers (2002-2006)

它的規則遊戲是這樣的: 由提問者付出五角的刊登費,再提供一筆兩塊到兩佰美金不等的酬勞,問題則交由谷歌賞金獵人(Google Answers Researchers, GARs)回答。谷歌本身會拿走25%的尾款,提問者還可以根據提供答案的滿意度給予最高100美圓的小費。當然,如果問題沒有人回答就不用付酬勞。賞金獵人一次僅能"鎖住" 想要回答的一個問題,價值一百美金以下的問題可以鎖四個小時,以上的可以鎖到八個小時用來準備回答。 賞金獵人所提供的答案如果太離譜,會被降低評價甚至開除。

有些人質疑谷歌賞金獵人該職就類似圖書館管理員 (Librarian)搜尋與過濾資訊的角色,而一些太空泛的問題如"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等沒有誠意的問題也大量的佔據了 Google Answers的版面,更多的問題被認為是學校作業而不是真的要懸賞知識,...但這一切都比不上對手雅虎推出的免費服務更傷人:知識+

知識+之所以如此普及,是因為他沒有限制回答者的資格,就如同書中提的論點,你無法得知回答的人是高中生、大學教授,....或是偽裝成人類的其實會打字的一條狗。

所以今天我們看到奇摩知識裡,等級霹靂無敵高的回答者,卻用注音文或是線上翻譯軟體回答,這也不用太驚訝。是我們選擇了庸俗,也是庸俗選擇了,我們。真理從來不被人所喜愛,群體的醉客中容不下一個清醒的旁觀者;追求真相的人往往被當成異端或是魔女釘在十字架上焚死。達爾文數位主義的極致就是一群一群人找到顏色相同、支持同一個隊伍的觀眾席瘋狂的對空鳴槍搖旗吶喊,圍著頭巾的三K黨把不同意見的人綁起來凌遲。

比方說政治,比方說宗教,這兩類永遠是偏執者的天堂,「只有最大聲、最堅持己見的才能生存。...唯一的制勝之道,就是自己講個不停,以阻撓別人開口。」

維基百科的價值

2006年維基百科創辦人吉米‧威爾士,在Newsweek的年終特別號專文寫道:「我們不是賊」....接著又寫道:「著作權法律的改革,與孩子們是否『偷竊音樂』無關。它是關於新科技之誠實與聰明的運用,所蘊生的驚人可能性。」以下節錄李士杰前輩發表於RENLAI MAGAZINE的譯文:

「我是維基百科的創辦者,這是一個組織了數千名志工發揮慈善的精神努力,來寫作一部有世界各種語言版本的高品質百科全書。這些志工被稱作『維基人』(Wikipedian)。維基百科創立迄今五年,已經獲致了重要的成就。然而,因為必須研究數十萬筆各式各樣的知識,我們變成了著作權專家,因為許多我們的文化傳承資產正被一些針對合理使用(fairuse)的荒謬限制所威脅。每週,我都會收到兩、三份存證信函。其中剛收到的一份,是寄自倫敦的一所負有盛名的博物館。內容提到:『我們注意到你的網站上有影像是來自於我們博物館中的館藏作品…未經授權而重製其內容將可能觸犯著作權法…』對於這類信函,我通常分成兩部分來回答。

第一,我會很有耐性地詳細解釋,博物館並不擁有已經歸屬於公共領域(public domain)、數百甚至數千年歷史的繪畫的著作權。然後我會簡單地說:『你應該為你的行為感到羞愧。』博物館的存在是為了要教育社會大眾,關於我們所共同擁有的文化遺產。濫用著作權來限制這些文化遺產,是一種道德上的罪惡。

這些信件經常宣稱,這些作品的數位化重製工作的成本十分昂貴、耗時且費力,並且博物館需要收入,以平衡支出。這完全沒有道理。只要讓我們來做,維基人將可以走進全世界任何一個博物館,立即製作任何一個藝術作品的高品質數位影像。保存與散播這些文化遺產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把它鎖起來,而是要用我們的方式來散播出去。」

.... 所以,維基百科存在的價值建立在於人性本善、知識分享與CreativeCommons的CC條款授權之上,準確度並不是免費服務可以保證的項目,套句話說: 水貨也想享受原廠保固,太貪心了吧?


時間與才能

這本書中提到最關鍵而最常被忽略的兩個東西。數位資訊洪流中有太多不值得一看或是一聽的東西,所以我們才有精華文章、論壇,乃至於書籤這類的過濾器來節省我們寶貴的時間,而我們最寶貴的時間應該要拿來培養我們的 ---才能。

審慎的檢視達爾文主義,其核心價值就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而已。而網路,只是提供一個媒介、一個可以讓人發聲的平台罷了。的確,「...才華始終就是有限的資源,有如大海裡難撈的一根針。你不會發現有才華、受過良好訓練的人懷才不遇,穿著睡衣褲在電腦後面,大量製造出空洞無聊的部落格貼文或匿名的電影評論。」

但,誰說螢幕後面的你不是下一個蔡志恆、九把刀或是酪梨壽司?

我把BLOG當成是我的名片、自己的履歷在寫。而建立成自己的平台、呼朋引伴召集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是部落格的壞處嗎?

Well, 這本書提到很多觀點是可議的,也值得反芻思量的,建議各位有空去書局敗來看看。

3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果然有共鳴效應

明天早上九點多會發一篇玩部落格的負面文
科科

婊爆俠 提到...

雞蛋裡挑骨頭一下啦...

當個部落客 追求的目標不一定是要成為蔡志衡 九把刀

投身入網路 也不一定要成為維基創辦人

這本書說到底 它的真面目就跟書皮掛著「勵志類」 但是骨子裡頭卻在宣導著 「不拼命賺錢的人沒有存在的價值」一樣

「當個部落客 就是要跟這些人看齊 所以我們來分析這些人的特性」...

也許是我想太多了 只是覺得文寫的好 但是根本上並沒有跳脫出書所畫下的界線

Vergil 提到...

To 校長先生: 我覺得你有成為宅男相談室的朱宅宅的潛能! ~ 禾斗 禾斗 ~!

To Citywalker:

謝謝同學你的回覆。

這本書是早安財經出版的,封面與書耳掛著一堆長尾理論跟網路相關的評論,與勵志似乎扯不上關係喔! 以我來看的話,這本書是在介紹一種網路現象,跟《長尾理論》《Web2.0》或是其他如《藍海策略》《世界是平的》類似,充其量其實只是歸類與整理,說穿了也沒有提出新的觀點與創見。但是作者舉證跟邏輯很好,如果你有用租、借、偷、騙、拐、搶..或是買這本書來讀,其實書中的若干觀點還蠻有趣的,只是出發點不一定相同而已。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