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is nothing noble in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ellow man; true nobility is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ormer self. -- Ernest Hemingway

星期六, 4月 21, 2012

【翻譯】下次有人再說網路讓人不愛閱讀的話,給他看看這張圖表


原文網址:The Next Time Someone Says the Internet Killed Reading Books, Show Them This Chart





記得人們曾經享受過真正有質感的書的年代,比方說二次戰後的年代人們都懂得欣賞使用分號之美斷句的年代?普羅大眾最愛的作者是威廉福克納、維吉尼亞伍爾芙、或菲力普羅斯。我們曾經是具有文化素養的文明。那是個沒有網路與有線電視的年代,所以人們關注與物質需求完全不同,過去的人們曾是仰慕文學泰斗且求知若渴的追尋者。


嗯,前述的年代根本不曾存在過。來看看蓋洛普的調查,在1957年,不到四分之ㄧ的美國人在受訪的當下閱讀書籍或著是小說。而在2005年,回答“是”的數字飆高到百分之四十七。我找不到近期的數據,但合理推測數字不會低到1950年左右那段非常糟糕的水平是不過分的。


意思是說,我們的過去集體記憶呈現的是如此驚人的謬誤。自美國文學昂揚的黃金年代以降,閱讀人口並無劇減,反而增加了。


那,為什麼有那種現在的人們是一群墮落不愛閱讀的迷思?我認為就如同馬歇爾說的,社群媒體扮演像是人體內流動不斷的血漿,提供人們真相。在古早的年代只有素養不凡的人們才有發聲的平臺。如今每個人都有發聲的管道後,我們發現並非人人都愛多斯帕索斯,或是說單純的閱讀這件事。



我把這個圖表貼出來後,推友提出了幾點有力的觀點:

一、這張表格沒有反應出了高度文學的讀者群人數增加(蓋章正確無誤)

二、 有許多讓這些數字增加的原因,而且有許多變因沒有列入。


三、 讓數字增加的部分原因是受訪者為取得高等教育的學業需求所致。


四、也許閱讀的人口增加了,但是書籍的水準可差多了。


第四點帶著把過去平均水平的書籍與今日做比較較為優越所做的推定。但我們傾向把過去最好的出版品(比方說小說之王納博科夫!)跟今天最糟的書來比(比方說無蛋如的兩性書)過去最糟糕的書已經絕版了,然而現在很糟糕的書卻仍還在博客來超市裡買得到。




坦白說我也不確定非科幻與科幻類的小說市場大餅是有增加或是減少。但我覺得那些認為有下降的人應該有責任出來舉證。




 譯按:納博科夫是享譽國際的俄裔美國翻譯家、作家、詩人、文學教授。最有名的代表作《羅莉塔》


【類似的翻譯】

一項研究指出,你的朋友越多,你賺的錢越多。但忙碌的現代生活讓人們僅存些微的時間來維持有意義人際關係,所以,理想的朋友數目為何?.... 理想的朋友數

每年的秋天,我每年都要向一批新的博士班學生解釋拿博士學位是要作什麼的,用三言兩語很難描述。                                                                            │ 圖解唸博士是怎麼一回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有認為有趣、值得翻譯分享的文章嗎?歡迎來信或留言告知! 












沒有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