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is nothing noble in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ellow man; true nobility is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ormer self. -- Ernest Hemingway
顯示具有 信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信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日, 1月 24, 2010

【淋巴癌】漫長旅途終告結束


 看完「一路玩到掛」,我知道摩根費里曼沒有死,但是淚線還是控制不住。得過癌症的病人看這部電影會很有感觸。


前天去台中榮總看了正子造影的結果,醫生跟我說了好消息,體內鼻腔的顯影降低,證明不是腫瘤,胸腔的源發點也已經沒有顯影,只要今年2010年的五月,自體幹細胞移植滿兩年,淋巴癌復發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治療的過程


我從來沒有放棄過西醫的正規療程。身為一個基督徒,我相信醫生的手在上帝的權柄之下。在台北三總接受過十二期的化學治療、六期的放射治療〈俗稱電療〉。退伍後,考慮就近治療,於是轉院在台中榮總,接受密集化療,再從自己骨髓中抽出新生的幹細胞輸回體內〈自體幹細胞移植〉,還因為收集失敗開刀做了兩次導管。頭髮因為接受化療掉髮後,長了出來,戲劇化的還沒有生出瀏海,癌症又復發了,於是在台中接受密集化療後又掉光,幾番波折,現在又長出茂密的一頭黑髮了。不幸中的大幸是癌細胞沒有跟著復甦 :P


另類療法


生病不能免俗一定會有好心的親戚、朋友、朋友的朋友介紹健康食品、秘方與偏方。從神秘的草藥到轉印再轉印的小傳單都有。家母也不例外,不過因為我不喜歡雞精、靈芝、... 所以大部分贈送我的補品都進了老爸的胃〈噓〉。要說還有持續在服用的,大概就是美安的OPC,  某次在三總遇到一位鼻咽癌的患者,本身也是執業的內科醫生,他建議他的病人也服用,於是我也跟著用了,到目前為止兩三年沒有間斷。


信心療法〈自然療法〉


自然療法不是把癌症放著不管,也不是放棄治療,而是要打從心底去相信會有治癒的那一天。信仰基督無疑幫助我很多,也把我對事情的看法改變。放寬心胸,人難免都有回老家去見神的一天,差別只是早晚而已。我的一個不太熟的大學同學特別跟我說要保重,因為她的一個好朋友在跟淋巴癌奮鬥五年後,還是敵擋不過病魔,安養主懷了。我在醫院每天都跟神禱告,希望不要拖累家人。請神趕快接我走,不然就讓我好起來,我是個拒絕躺在病床上吊著點滴被切切割割、給人參觀收門票的稀有動物。在網友Phyllis 的介紹下,去了一趟台北見到了傳說中的傑克,剛剛又把舊文翻出來,感謝神,我從只有三到五成左右治癒率的惡性淋巴腫瘤中康復了。


「I'M ALIVE!」超想怒吼這句話

“Free at last! free at last! thank God Almighty, we are free at last!"

套句馬丁金恩的台詞,感謝神,最終我終於獲得自由了!


我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不要放棄每一個治療的機會。靠著點滴與機器綑綁活著與不是神會給我們的人生。希望各位身心靈都健康!


【延伸閱讀】

感恩的十月,我還活著 〈我得到淋巴癌的故事〉
神奇的傑克│音謀筆記 〈關於更多傑克的其人其事〉

星期一, 8月 03, 2009

抹大拉的馬利亞 (下)

蘇格蘭一間教堂的玻璃彩繪描繪耶穌與抹大拉馬利亞情誼圖片來源

續前文,本文翻譯自 Newsweek,原文標題為:《An Inconvenient Woman》〉

馬利亞關於基督耶穌復活的敘述 - 無法辨別、無從觸摸,是諾斯底福音古卷的一部份。但是在《新約》當中,形容耶穌在人面前是個實體,會行走、呼吸的肉體。在《路加福音》中,主耶穌請門徒碰觸他,他指出,以免他的門徒錯過了,他的肉體復活使他有別於鬼魂或是幻影。"觸摸我並仔細看","因為一個魂是沒有手也沒有肉體的。"


爭議在於 -- 肉體亦或是靈魂上的復活? 這個論點主宰了西元三世紀的基督信仰。東正教聖職人員擔心諾斯底信仰中死而復活是一種靈體釋放觀念,會與耶穌肉體上被釘死成為人的贖罪祭的教導起衝突。於是東正教聖職人員開始直斥諾斯底教派為異端、享樂主義者,並且編造奇異的傳說稱諾斯底教派褻瀆神。 〈四世紀宗教作家伊皮發尼爾斯 Epiphanius 聲稱諾斯底教派相耶穌強迫馬利亞觀看他吃自己的精子〉當羅馬君士坦丁大帝在西元312年改信基督教時,東正教贏得了一國宗教的寶座,還有寶劍。僧侶懼怕新東正教主教強迫銷毀諾斯底的典籍,於是抹消了諾斯底典籍存在的證據。於是乎諾斯底的福音書,還有強而有力的聖人馬利亞抹大拉的形象,長埋於土。


早期教會中女性角色存在的痕跡也一併被抹消。耶穌很明顯的鮮少有對女性展露同情心。《路加福音》除了抹大拉的馬利亞外,包括苦撒的妻子約亞拿還有蘇撒拿,在耶穌於加利利的福音事工上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路加福音》也記載了馬利亞〈另外一個馬利亞〉 傳神的形象 : 放下手邊的家務工作,在主的腳邊仔細聆聽主耶穌的話語。耶穌的在來世的「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註1 救贖的訊息對於此生受壓迫的女性而言是極為有號召力的。北卡羅來大學宗教研究學教授巴‧厄曼〈Bart Ehrman〉,著有《彼得、保羅與抹大拉的馬利亞》說:「耶穌並非社會改革家,他注重的是末世的到來,但是他所傳遞的消息對於主張平等人士來說十分有說服力。」


然而耶穌死後不久,男性的教會領導者開始逐步貶低〈subordinate〉女性。保羅在寫給以弗所教會的《以弗所書》中說 “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 ” 註2 ,然而在傳遍羅馬帝國的保羅書信裡,也包含著對女性使徒的描述。在這群傑出的女性中包含了猶尼亞安,保羅稱之為 “在使徒中為傑出的” 並且 “比我更早在主裡面” 註3 ,然後,基督教在一世紀與二世紀採納了包含了聖父、聖子、聖靈的三位一體的說法,充滿了明確的女性主義恩典。


然而當教會教導逐步的轉變,女性戴著更為沉重的“罪”角色:原罪的肇始者。在耶穌死後,他的門徒們認為隨著耶穌的死而復活,末世即將要到來了。但許多年過去,天國並沒有降臨。教會裡的導師們需要另外一套關於死而復活的理論。二世紀的教會開始認定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完全了自伊甸園以來的聖經的週期。東正教的聖職人員說:「耶穌的寶血成為活罪祭遮蓋塗抹了亞當的原罪」但是女性由於與性的繁衍生殖有關,是一大問題,提醒了人們直到耶穌的再臨,這世間不會得以完全。主教們於是把女性排除聖職,並且指控女性散佈原罪。三世紀的多產宗教作家特圖里恩〈Tertullian〉說:「因為(妳們)... 即使是神之子也得死。」


距離抹大拉的馬利亞遭受打壓只是早晚的事。在西元591年的一個秋日,禮拜天,羅馬城中聖克來孟天主教堂〈Basilica San Clemente〉的中心一場佈道演講,對著台下的牧師,教宗葛利果對抹大拉的馬利亞下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結論:「從良的妓女抹大拉」... 在信主之前,葛利果解釋,馬利亞犯下多罪,她貪慕榮華且披頭散髮行為不檢。最令人可恥的是,“使用膏抹肉體做出禁忌的行為” 望向群眾,一群肅穆的僧侶,教宗葛利果給抹大拉的馬利亞一個扭曲她形象一千四百年的新身分:“ 弟兄們,再也清楚不過了,抹大拉的馬利亞是個妓女。”


但事實卻是糢糊不清的。葛利果驚人的言論,建立在馬利亞是《路加福音》第七章膏抹耶穌腳的有罪的女人,而許多當代的學者判定並非如此。即使抹大拉的馬利亞是個有罪的女人,也沒有任何福音書能夠指出她是罪是肉體上的。在西元一世紀,女性可以因為與丈夫以外的男性交談或是單獨上市集而被視為 「有罪」 。葛利果拼空捏造創造了馬利亞是妓女的言論。教宗葛利果把馬利亞重新定位為改過自新的妓女因為他深知信仰需要一個扣人心弦而啟發性的贖罪故事。中古世紀是個動盪不安的社會,戰爭與疾病使國家動盪不安,許多孤苦無依的女性淪落街頭。葛利果教會需要一個從耶穌身邊出現的角色給予一個解答,證明信仰耶穌之路是脫離這個充滿原罪的世界的生命真道。抹大拉的馬利亞見証復活的玄奇故事並非重點,乃至於可以被重新包裝詮釋。最後,教會的神父們終於可以把這個不方便提及的女人放在適當的位置。


十九世紀Ary Scheffer 筆下的抹大拉馬利亞


基督教國家渴慕地擁抱這位新出現的感化聖人。崇拜抹大拉馬利亞的風潮迅速席捲了歐洲,在英格蘭,馬利亞被塑造成痲瘋病的守護神,在義大利佛羅倫斯年輕人與流鶯在她的紀念日舉行賽跑活動。在德國,天佑抹大拉懺悔姐妹會在迷途的婦女身上從事中途之家事工,在西班牙,年輕人甚至在街上站在高蹺上與馬利亞的聖像共舞。


法國人特別垂愛抹大拉的瑪利亞。如此的喜愛,理所當然地把她變成法國人。十三世紀一位多明尼加裔的僧侶出版了《黃金傳奇》〈Golden Legend〉,聲稱在耶穌死後馬利亞逃離耶路撒冷,最終在落腳於高盧南部。她的靈魂,根據傳說,一直守護著法國人。然而完全沒有歷史的根據證明這項傳聞,只是普羅旺斯作家豐富的想像力而已。但是謠傳仍繪聲繪影,丹布朗聲稱抹大拉的馬利亞在普羅旺斯度過殘生乃是根據中古世紀法國市井傳言。


提香筆下的抹大拉馬利亞


在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開始歌頌抹大拉馬利亞的多元意象。聖母馬利亞是個難以發揮的主題,如何使她呈現動人與風韻,而不失典雅端莊貞潔? 抹大拉的瑪利亞完全沒有這項限制,於是古代的大師們開始以抹大拉馬利亞為創作題材,探索女性主義的可能性。在提香〈Titian〉的筆下,抹大拉的馬利亞體態豐腴,而多那太羅〈Donatello〉則描繪她為面容枯槁的苦行者,還有在耶穌的右手邊 “雙手交疊,暗示著交誼匪淺 ” 達文西的 “最後的晚餐”。學者確認這位人物應為使徒約翰,如果丹布朗想暗示非比尋常的關係,如同達文西想要表達的,應該是兩個男人間的親密關係。


即使其他的聖人在現代失去了昔日的光芒,抹大拉的馬利亞的形象仍然歷久不衰。當工業革命打亂了性別扮演的角色,城市充赤著情色與疾病,佈道者再次對教士們談論起她的名字。希望能夠再次匡正亂世。十九世紀藝術家,從華納、瑞克到羅丹都從她身上獲得靈感。 -- 或者說從葛利果的想像中得到啟發。這些畫家試圖接觸抹大拉馬利亞感性的一面,甚至想像與耶穌性愛上的結合。


「不要碰我, 因為我還沒有升天見到父神」


二十世紀為馬利亞帶來另外一個身分:“女性主義的象徵” 。當女權運動帶來新時代的歷史學者爭辯,《諾斯底福音》與新約中的馬利亞見証耶穌死而復活的形象是忠實的描述,提供了關於馬利亞生平比教宗葛利果更好的見解。要求平反的聲音甚至上達梵蒂岡,在 1969 年,自教宗葛利果宣告馬利亞為娼妓那天以來,第一次更正為「馬利亞不應與路加福音中有罪的女人混為一談」。在 1988 年,教宗約翰保羅二世開始稱呼抹大拉的馬利亞為 “教徒中的教徒” ,在天主教會官方文件中註明了她是 “在險惡的試探中展現出最虔誠而忠心”,而在耶穌被釘十字架受死時, “見証了比其他男使徒更為有能力果敢的女性 ”


然而馬利亞卻一直擺脫不了性別的制約。在 1971 年,百老匯音樂劇《耶穌基督- 萬世巨星》 ,呈現馬利亞深思熟慮,深具影響力的一面,但是仍然是名妓女。時代性賦予抹大拉馬利亞自由的愛與性自主權,她十分滿意自己的胴體,並且做為對男性奪權的工具。「他只不過是男人」 馬利亞在 《萬世巨星》如此唱道:「在他之前我有很多個男人,來來往往,他只不過是另外一個現代人證明了在利用馬利亞這方面跟他們老祖宗一樣熟練。當《達文西密碼》在 2003年印行時,女性主義火炬並沒有如同《萬世巨星》推出時如此熾熱,而馬利亞又被重新朔造成職業婦女:“ 白天保護信仰的玄祕道理,晚上養育耶穌的子嗣 。”


的確,在所有偉大革命性的見解之前,《達文西密碼》超乎想向的保守迂腐。讓馬利亞的肉體專美於前,而不提思想與心靈。在電影裏,我們看到一個遭受打擊、模糊的馬利亞的身影,大腹便便被一群侍從帶離耶路撒冷。但我們卻無法聽到她的隻字片語。


《達文西密碼》似乎把抹大拉的馬利亞古卷,與姦淫荒誕聯想在一起。現實中馬利亞福音古卷帶來的遠比這個更有震撼性:「兩性在知識上的平等」。現今信仰抹大拉的信徒仍然著重於她的性別認同,然而早期的基督教信仰完全沒有著墨。《抹大拉馬利亞福音書》作者凱倫‧金說:「為什麼我們需要在性別議題上對馬利亞大作文章?」「我們已經破除了馬利亞是妓女的迷思,現在又生出來一部電影形容她為人妻為人母,為什麼不用教徒,甚至是聖徒的身分來解讀她?」


《達文西密碼》特別在馬利亞是耶穌的妻子這點上錯得離譜。小說還有電影都使用一部二世紀的諾斯底福音書《腓力福音》(Gospel of Philip)中空白的文句當成證據。" 抹大拉的馬利亞 _____ 的同在。_____ 她更勝於 _______ 門徒們 ______ 親吻她的 ______" 誰的同在? 愛她更勝於什麼? 親吻她哪裡? 但即使我們把最符合邏輯的答案填入,「耶穌愛馬利亞更勝於其他的男使徒們,並親她的嘴。」這則訊息也沒有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聳動。在諾斯底古卷中,親嘴與情色並沒有相關,而是代表著通往智慧與靈魂真理的忠貞的舉動。在《腓力福音》中,耶穌也常親吻男門徒的嘴。〈如果《達文西的密碼》作者想要把這個舉動解釋成情慾上,無疑的他們會遭受更多傳統基督徒更激烈的抗議〉這個親吻的動作特別重要,因為可能暗示著耶穌賦予馬利亞在教會中特殊的權柄。但是《達文西密碼》中完全解讀錯誤此則訊息。


《丹‧布朗》的錯誤是可以理解的。炒作性別議題在人類的歷史中是萬靈丹,就像在葛利果時代一樣,很可能在耶穌的時代也是。抹大拉的馬利亞仍然是性別議題炒作下的禁臠,歷史仍未為她正名。在不知名的沙漠中或某個古老的圖書館架上很可能還有未被發現的古卷。學者說距離這些古卷的出現並且顛覆我們對於馬利亞與耶穌關係的認知只是遲早的事。


時至今日,抹大拉的馬利亞身分仍然成謎。我們僅能得知關於訊息是她對於耶穌傳講信望愛的道理忠貞不渝,總是準備好以殉道者的身分冒險犯難,大大的領受豐盛的恩典,她是一位超越性別而歷久彌新,迷失在事實與想像交織的霧中的指標性人物。






譯者註:

1 馬太福音20:16 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有古卷在此有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
2.以弗所書5:24 保羅寫給以弗所教會的書信。
3. 羅馬書16:7 又問我親屬與我一同坐監的安多尼古和猶尼亞安.他們在使徒中是有名望的、也是比我先在基督裡。

※ 本文中的人名、地名譯名皆採用和合本聖經,圖片除另有標示出處外,接引用自維基百科。

星期六, 7月 25, 2009

抹大拉的馬利亞 (上)


本文節譯自 Newsweek: An Inconvenient Woman


她見證了耶穌的死而復活,然後杳然無蹤。留下了教宗與畫家,還有「達文西密碼」來敘述她的生平,以下是抹大拉的馬利亞的真人其事。


她跟隨著耶穌直到最後一刻,並且伴隨在身邊。當耶穌在十字架上承受瀕死的痛苦時,生命將消逝之際,抹大拉的馬利亞隨侍在側,跟隨著耶穌的母親瑪莉亞,目睹這一刻。耶穌的受難記滿是喧囂與惶恐,十字架釘刑是極為緩慢的,但她仍駐足留候。最後的時刻來到,“成了” 耶穌說,然後垂然斷氣。他的屍首以亞麻布綑綁,帶到園子,埋葬在一個墓中。


在安息日後一日的黎明前,抹大拉的馬利亞起床動身往耶穌的墓膏抹基督的儀體。墓穴是空的,主耶穌消失了;馬利亞嚇壞了,並且感到十分的不解。她奔跑回住所告訴其他的使徒,並且跟他們一起回到墓地好做見證。男使徒來來去去,不確定該做何解釋,馬利亞停留在園子裡,眼裡噙著淚水,不知所措。


然後有一個聲音傳來,問了一個問題: “女人,你為何哭泣?” 馬利亞聽到這個聲音從背後傳來: “你在找誰?” 她轉過來,認為是遇見看園的人,回答: “先生,如果你把他運走了,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兒,我便去取他。” 然後,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耶穌說: “馬利亞!” 。


“拉波尼!” (希伯來文的老師) 馬利亞雀躍不已,想要上前擁抱她的導師。


“不要碰我” 刻意與她保持距離,耶穌這麼說。“因為我還沒有升天見到父神;你往我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說: 我要昇天見我的父,也就是你們父;見我的神,也就是你們的神” 她轉告使徒的話語十分簡短,但是告訴了世人: “我見到主耶穌了。”


我見到主耶穌了: 這就是死而復活的故事,如同約翰福音中所述說的。因這這段淵由開啟了基督教信仰的歷史,同時也結束了抹大拉馬利亞在新約中的記載。使徒彼得與保羅組織了新的教會,司提反以烈士的身分殉教,先知約翰預知了末世。但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在主耶穌在地上活動時期重要的核心人物,從此再也沒有關於她的任何消息。


但是抹大拉的馬利亞,這個名字是從她故鄉而來的,在二世紀中的一個晦澀難辨的古卷被提及: 《抹大拉馬莉亞福音》(The Gospel of Mary),把馬利亞描繪成耶穌復活後的領導著。在耶穌死後九十多年由一些基督徒所著。馬利亞福音是屬於 “諾斯底福音”;而諾斯底教派,是早期基督教裡重要的一個分支,強調借由研讀學習還有自身的智慧,而不是透過信仰而獲得救贖。內文已經亡伕數個世紀,直到1896年才由一個收藏家在開羅被尋獲。當中敘述了,耶穌復活並且在教導他的門徒要 “宣揚天國的福音”而後消失了。此則勸世文讓他們坐立不安,基督已經殉教傳道,而有何人何物能拯救他們脫離相同的命運?


然而馬利亞,十分鎮定。“不要哭泣沮喪、任由心志誠惶誠恐” 她告訴使徒們。“神的恩典將與你們同在並且庇祐你們。”她說道,耶穌已經向她啟示了一個異相,並且經由了神祕的國度賦予了他靈魂之旅的獨特知識。馬利亞告訴男人們她會幫助他們了解基督教導的真實意涵: “你們所被蒙蔽的,我將揭露與你們知曉。”


她的話語似乎刺傷了其他的使徒。"怒氣沖沖" 的彼得,特意挑釁地說: “耶穌真的私下與一個女人說了這些,而我們會不知道?” 他問道。“我們應該聽信她的話嗎?” 甚至,彼得十分忌妒: “耶穌竟會偏愛她勝過我們? ”


在兩個千囍年過後,這個問題震驚了基督信仰價值核心。對許多女性主義以及理論派的自由主義者而言,《抹大拉馬利亞福音》意謂著抹大拉,第一個見證復活的證人,是「門徒中的門徒」,與環繞耶穌的眾弟子平等,甚至更受寵愛的形象。在早期的教會中為了建立族長式的統治階級,一個女性的地位是如此的令人震驚,以至於門徒亟欲打壓她的角色。對其他的教派而言,由於東正教的刻意營造,抹大拉的馬利亞在耶穌的一生與福音事功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相較跟隨耶穌的門徒而言,居於較次要的位置。而現在,感謝丹‧布朗的書 「達文西密碼」在全國3735 間電影上映,超過六千萬的人觀賞過這部電影,抹大拉的馬利亞被賦予新的角色: 「耶穌的妻子,耶穌小孩的母親,據稱在耶穌死而復活後逃離了聖地」,根據「密碼」所說,非主流價值觀但是很票房高居嚇人的想法,耶穌的小孩長大嫁給法國皇室,而今日耶穌與抹大拉的馬利亞後裔在歐洲還是可以被追朔到。


在一個特別令人感動但是純粹是幻想的場景裡,一個角色爭論在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出現在耶穌右手邊的角色,其實不是男性的使徒,而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而如果你把 "馬利亞" 倒置在耶穌的左邊,竟然可以完全結合,男性與女性,人的形體,婚約的夫妻,永結同心。」這段當然是天馬行空,但是就像所有丹‧布朗的小說還有改編的電影一般,是虛構的,並非事實。而這也不是第一次,抹大拉的馬利亞被熱門小說借題發揮。


從一開始,抹大拉的馬利亞與耶穌之間的故事就是文學、傳奇故事、政治、神學,充滿爭議與衝突的濫觴。跨越世紀,她多變的形象在信奉者、歷史學家、藝術家的轉變反應出時代的趨勢好惡,差異之大以致於無法從世紀之謎中,揭開馬利亞抹大拉在正史中的面貌。但她的存在歷史可以幫助釐清重要的議題,諸如在一世紀猶太教女性的地位、耶穌在傳揚福音的事工、乃至於早期基督教的成形。自從那個空墓的早上,暸解馬利亞抹大拉與耶穌之間的關係,與繼承耶穌之名宗教的淵由,可以開一扇窗,讓吾人理解信仰柔性的本質,探討性別與權力之間的緊張關係乃至於在第三個千囍年之間仍然存在的對立。


抹大拉的馬利亞總是一個「不方便提及的女人」,儘管福音書的作者們無法避免提到她。在《聖經:新約》中提到他13次。這些提供了她生活一些細節,或許並非意外。在羅馬帝國統治時期,女性被普羅大眾視為不可信賴的,死而復活本身已經夠難以理解而解釋了,而在福音書中極欲想要使人改信基督教,可不會想強調一個女人竟然是見證死而復活重要的關鍵。普林斯頓大學,早期基督信仰學教授艾琳‧派久(Elaine Pagels)說: "《新約福音》告訴了我們一個女人,名為抹大拉的馬利亞,耶穌的使徒,在耶穌被背叛以及復活的時刻都在場","但是除此之外,福音書告訴了我們很少資訊到底抹大拉的馬利亞扮演的角色為何。"


學者從《新約》中得到了一些啟示,需多人從路加的角度觀察,馬利亞還有其他在耶穌周圍的女人 "提供實質的物質來服事他"註1,作為提供耶穌事工的經濟援助證據。但是錢是從哪裡來的呢? 婚姻的契約? 離婚的財產? 甚至是遺產? 或是工作所得? 福音書中一無所及,僅提到抹大拉的馬利亞是一個在耶穌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女人。


另外一個令人頭疼的細節: 馬利亞這個名字。大部分的《新約》出現的女人都是以和男人之間的關係來辨識的。比方說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跟雅各的母親馬利亞就是一例。然而抹大拉的馬利亞卻是以她的家鄉: 港都抹大拉命名。沒有出現過丈夫名,這也許是一種解釋,為什麼她能夠與耶穌同行而無家累。她從來沒有結過婚嗎? 布朗大學宗教學研究教授羅斯‧克雷默 (Rose Kraemer)說 :「一個自由的女人(freewoman) 從來沒有結過婚應該是極為罕見」。《新約》中告訴我們當耶穌在加利利開始傳道事工時,抹大拉的馬利亞開始接櫫記載: 曾經被七個鬼附身,但是鬼被趕跑了。還有,最重要的是她宣告了死而復活。我們無法得知抹大拉馬利亞的職業、髮色,老或少,美或是醜。


然而在基督教最早期的時刻,也有其他的不同的見解決定要展現出抹大拉馬利亞的全貌。比如在在過去五十年間廣為流傳的許多捲諾斯底福音書(Gnostic Gospels) ,把基督研究起源徹底倒轉。抹大拉的馬利亞在新約中的角色並非壁花小姐,而是被看重,甚至是耶穌最喜愛的門徒。在《多馬福音》(Gospel of Thomas) 中,抹大拉的馬利亞,與另外一位女性沙樂美,被列為耶穌的真正的六個使徒 (並非十二使徒)。在《諾斯底與救主的對話》(Gnostic Dialogue of the Savior》,抹大拉的馬利亞被認為是 "全知的女性"。最令人懾服的是《抹大拉馬利亞福音》,不僅僅描述抹大拉的馬利亞為堅毅果敢的女性,而且對於性別有極為前衛 (radical) 的看法。當馬利亞被使徒們稱呼為 "為救主所愛 ... 勝於其他的女性",抹大拉的馬利亞與耶穌視性別為無物,在永生的國度是不存在的。哈佛大學歷史學者凱倫‧金表示: "古卷的內文在於爭辯存乎一體的男性與女性,而將合一沒有別的不同","領導統馭的根基在於屬靈的操練"


那為什麼這個女人,在《新約》中告訴我們是耶穌長年的伴侶,而在諾斯底教派中聲稱是榮耀更勝其他人的使徒,在耶穌死而復活後消逝了? 如果馬利亞真的對耶穌如此重要,為何在《使徒行傳》,或是在保羅寫給七個教會中的書信中,完全沒有被提及?


非正典的福音書中提供了一個令人困惑的回答: 在諾斯底的經文中,馬利亞常被彼得攻訐。在《多馬福音》書中,彼得懇求耶穌,"叫馬利亞離開我們,"..."因為女人不配得到生命" 馬利亞了解彼得的威脅,"我懼怕彼得",馬利亞在《諾斯底皮斯特斯索非亞對話錄》( Gnostic Dialogue Pistis Sophia) 中這樣告訴耶穌 :"他威脅我並且憎恨我們的宗族" (He threatens me and hates our race. RENOC)

在抹大拉馬利亞驚恐的語調中,我們可以聽到在教會中開始的分裂將決定了馬利亞的命運。派久教授說: "我們的傳統觀念素來是彼得扮演著不可獲缺的角色,而馬利亞無足輕重" "然而在另一種的說法裡,馬利亞是巨大無比的存在,而彼得是多疑的角色。"然而彼得的版本流傳下來了,也就是說,時至今日,這是他的故事,而非她的。


令人緊張的並不只是諾斯底教派的離經叛道。幾個世紀以來《約翰福音》死而復活的續集令研究學者們困惑不已,在約翰的版本裡,馬利亞意識到對她說話的形體是耶穌,而想要衝上前擁抱他。但是耶穌斥退了她,說 :「不要碰我。」然而同一天的稍後時刻,耶穌出現在男使徒的身邊,而他們立刻認出是耶穌。耶穌向門徒伸出手,展現他的肋旁,甚至就在鼻息之間。八天過後耶穌又向多疑的多馬現身,並且特別要求他碰觸,這樣多馬才會相信: 「碰觸我的手指並且握住我的手」,耶穌說。

續〈抹大拉的馬利亞: 下



註1 英王詹姆士版本: ...And Joanna the wife of Chuza Herod's steward, and Susanna, and many others, which ministered unto him of their substance.
NIV 版本: Joanna the wife of Cuza, the manager of Herod's household; Susanna; and many others. These women were helping to support them out of their own means.

星期六, 12月 13, 2008

亞特蘭大人質事件

今天早上打開CNN,發現一位好久不見的新聞人物又登上頭版了,他是美國惡名昭彰,犯下強暴案,射殺多名法警逃亡的尼可斯(Brian Nichols)。

據報導,尼可斯三年前在亞特蘭大市奪取法警的槍射殺了數人後開始逃亡,闖進失婚又酗酒、藥物成癮的單親媽媽艾希莉(Ashley Smith)的家。艾希利一開始在被綁,驚魂未定的情況下,知道尼可斯只是借宿一晚後,開始與他對話,還幫他做了煎餅。尼可斯問艾希利有沒有大麻,艾希利拿出先前自己使用的安非它命供他吸食;據艾希利指稱,當天並沒有跟尼可斯一起吸食毒品,...然後接下來他與尼可斯分享的經歷讓她得以全身而退:

我的成長之路並非一路順遂,青少年時期也曾經因為偷竊、酒駕、鬥毆進入少年感化院,丈夫也因為與人打架被刺死,自己五歲的小孩也因為我的吸毒成癮而喪失監護權。

接著艾希利從臥房拿出瑞克‧華倫(Rick Warrant)的書《標竿人生》與尼可斯分享她的見證,並為他禱告。艾希利本人在贏得尼可斯的信任後,在尼可斯允諾答應要探視她的女兒的例性會面途中,趁隙報警把尼可斯逮捕。

美國是需要英雄來消費的,艾希利與標竿人生的作者瑞克‧華倫馬上變成風雲人物接受歐普拉、賴瑞金的專訪。尼可斯也從因艾希利報警被逮捕,被媒體渲染成主動投案。

艾希利今年十月上法庭陳述指證被綁架的經過

《標竿人生》(Purpose Driven Life) 馬上翻了好幾刷,登上亞馬遜網站排行榜的前五名,對此,瑞克‧華倫牧師在接受賴瑞金的專訪時,只是淡淡的表示:「我並不驚訝許多人因為這本書改變他們的思想... 整本書我並沒有加入任何新的想法,只是把聖經上的話用更為精簡的話語重新講述一次而已.... 信仰的過程會懷疑是正常的,儘管去相信你所信的,並且去質疑你所懷疑的部份」

信仰是容許質疑的,如果懷疑這個行為能夠讓你努力向前尋找解答的話,懷疑是可以的。

今天早上又看到對於2005年底這樁舊案子的宣判,在喬治亞洲因為判處死刑需要陪審團一致的通過,而因為這樁案子陪審團的意見紛歧,連續殺人犯尼可斯僥倖逃過死刑。接下來的禮拜六法官將宣判他的無期徒刑是否可以申請假釋。


後記: 其實關於亞特蘭大人質事件一直放在我心頭很久了,人們都喜歡譁眾取寵、過度曲解或是挑選有利的一方為自己解釋,有些網頁甚至把尼可斯描述成「在艾希利的策動下主動投案」,形容失婚的媽媽艾希利為一名英雄。但是根據艾希利本身的描述,艾希利也只是利用了《標竿人生》還有自身的經驗和緩了歹徒對她可能造成的傷害,伺機報警。在尼可斯挾持她之前,也是飽受毒癮所苦的罪人。

我在查證華倫牧師在接受CNN的對話專訪時,遍詢對話稿(script)都找不到關於談論信仰的片段,我偷偷在心中默禱,如果是神應許的,就讓我找到吧!... 這幾年我搬家搬了三次,在服役時又給人清掉幾千塊的CD收藏,結果被我從抽屜中找出三年前的《CNN學英文》的專訪影片片段,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定數。

我的感想:

‧不想吃免錢的飯就別犯案。(Don't do the crime if you can't do the time)
‧窮人沒有生病的權利,也沒有犯罪的權利。
‧在美國,想搞票大的請選擇法律條文對你有利的州。


Refrerence


1.I don’t think that my book has anything magical in it. It does have about 1500 Bible verses in it. And I have a great faith in what the Bible. And I have seen literally tens of thousands of lives changed... I’m surprised that it sold so many. I’m not surprised about the changed lives. I’ve literally heard thousands of stories.

Einstein once said, you can be brilliant, but if you can’t express it in simple ways, your brilliance isn’t worth much. And actually I spent 12 hours a day for seven months writing that book. Pulled myself away. And if there’s a 15 word sentence I’d try to make it in seven. There’s not a single new thought in “The Purpose-Driven Life” that said over the last 2,000 years. I just happened to say it in a fresh way.

2. "doubts are meant to be doubted", “Beliefs are meant to be believed, doubts are meant to be doubted. What people do is they get it backwards, you should doubt your doubts and believe your beliefs. What people do is they believe their doubts, that’s dumb. Doubt is an OK thing if it keeps you searching, if it keeps you moving, it’s and OK thing.”

-from CNN Intereact Magazine Jan 2006 No.64, Larry King interview with Rick Warran

星期六, 7月 19, 2008

《心情》遲暮的巨人背影(一)

我不想引用麥克阿瑟的「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 」的老梗,但這幾天疲憊還有奔波以來,恕我只能用老梗套在我日漸枯槁的叔叔身上。

叔叔沒有結婚。更正確來說他是用「買賣婚姻」結婚了,我的嬸嬸在遙遠的大陸,失聯中。

去年當兵的時候送走了我大伯,也是沒有結婚,更正確來說.... 你知道的。

大伯去年往生後,我很擔心的就是我的爸爸,他的心肺功能非常不好,一到了冬天就會咳,他自己也評估惡化的時間,若沒有意外,這一兩年就會進手術檯了。而進去出不來的例子他自己也看得很多了,所以他一直找尋偏方能夠醫治。

這一個禮拜傳來的是非常糟的消息: 叔叔住院了。

他一直有到台中榮總看病,因為我上次在榮總做自體幹細胞移植的時候,叔叔來照顧我,順便做了全身的檢查,結果就是... 他不想跟我還有爸爸說。

叔叔是個自尊心非常強的人,即使自己開貨車維生,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每逢過年過節還是會回來看我跟我弟弟,包給我們好大的紅包假裝他過得很好,但是爸爸跟他們公司有業務來往時總會帶來點他們公司的消息。直到最近這一兩年,公司真的做不下去倒閉了,他才回來跟我爸爸做庭園設計。他是個只會用蠻力的簡單人,相信的就是肯做就會有收穫,所以我爸很心疼這個弟弟,說無論如何要照顧只有這個弟弟。

「叔叔快要死了」

這是兩個禮拜前我爸很冷靜對我說的話,一如五年前的那個家門前路燈閃閃爍爍的夜晚,他異常的冷靜地跟我說爸媽要離婚一樣。

我忍不住激動地跟我爸說,你怎麼這樣講你自己的親弟弟?

我爸爸的判斷一如往常的準。上個禮拜一深夜,我爸爸連夜載叔叔去急診,禮拜二的早上我去接班的時候,在醫院留置觀察的叔叔已經幾近意識不清了。禮拜三早上我被護士的驚叫聲嚇醒,地上長長的血跡通往走道,叔叔無法理解他有注射著點滴這回事,本能的想上廁所就往病房外跑,靜脈留置針(我還拿了別針別住衣服固定)被拉掉,無力的垂在地上,到處都是血跡斑斑好像戰場一樣。禮拜四好不容易轉到了雙人病房準備開始檢查,住院大夫抽完腹水也只是搖頭嘆息而已。

我看著強壯的叔叔日漸枯乾,瘦得不成人形的他看到爸爸來接我換班,無意識的他想要撐起來說: 「要回家了....回家了」我叫爸爸先去外面等,斥責還在看漫畫漠不關心的弟弟,眼中噙著淚水離開病房。

昨天晚上在教會教弟兄姐妹們簡單的英文還有電腦課後,跟牧師聊了聊,禱告之後心情平復了些許,今天中午接到弟弟的電話,說叔叔又拔掉點滴了。弟剛剛來電抱怨他兩天沒睡好了,想要提前跟我換。我說好啊,我待會就去。

心情跟當兵前要收假前很像,只是時間沒有這麼緊迫過。...明天還是禮拜天呢!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四6)

星期二, 3月 11, 2008

遇見傑克


傑克〈賈煥信〉本人,現在大概瘦了十公斤左右


大概在幾年前就在網路上斷斷續續的耳聞有Jack這號人物,斐莉絲知道我得到淋巴癌後,也問過我要不要去見見看JACK. 。我那個時候覺得禱告醫治的人太多了,比方說柯馬太牧師來禱告山,大家圍成一圈哭成一團也不知道為何而哭。


總之我是比較保守的基督徒,我雖知聖經上醫病治療的故事,但對靈療(Faith Healing)其實帶著點抗拒的心態...再說一個小信(Little faith)的想法:萬一別人都治好了,你沒有治好,妳就會捫心自問這是不是代表你的信心不夠? 我在不同的教會呆久了,也有聽過這種屬靈感動時,牧師運手人群會匍倒,其實跟催眠很類似,是帶著心理暗示的作用。而當你發現大家都倒了,雖然你沒有感動,合理相信也不會讓自己尷尬的站著的。


這次住院的第二天早上,忽然地有個信息就進來我的心中,浮現的就是很直接的:你要去找JACK!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來自聖靈的話語,但是出院後我一直惦記著這個念頭。斐莉絲的學長是Jeph,剛好Jeph又認識傑克,剛好傑克又應聖嚴法師之邀回台醫病治療,於是這一切又奇妙的串起來了。


在還沒見到傑克前,從網頁上的描述「..傑克則是十足的粗工模樣,一百七十八公分的身高配上一百公斤的體重,兩支粗黑手掌大得像熊掌,一身衣服經常沾滿木屑與油漆..」我心裡頭浮現的形象大概跟湯姆漢克的電影《綠色奇蹟》裡飾演奇靈能者的約翰科費(John Coffee)高高大大像頭熊的黑人。禮拜一去到了傑克所在的協會,因為台北塞車的緣故,我在大樓的一樓稍等了近半個小時,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笑容可掬的引領我前往電梯。在搭電梯的時候請教了一下,原來我眼前穿著像是路人、親切的陌生人就是傳說中的傑克!


傑克請我在他們協會的會議廳中沙發坐下,然後就開始聊他為人治病的開始:


起初傑克的爸爸是虔誠的基督徒牧師,得到肝癌末期,最後的幾天,醫生放棄了治療,而改用注射嗎啡來減緩痛苦。傑克雖然是牧師的小孩,但那時是不信神的,但是卻在疾病的無能為力的時候,體會到爸爸為了小孩的教育帶著全家移民加拿大、為著家庭求得求人的親情。於是傑克為了他爸爸跪禱懺悔,一跪就是數個小時,他的爸爸後來竟不藥而癒,醫生都只能說是奇蹟。


後來他發現自己的恩賜後,就為主傳福音、到處為人醫病。結果作息不正常、忙碌加上又偏食,把腎都搞壞了,因為有當過警察的歷練,小便痛也忍住。忍到最後,急性的腎病轉變成醫生判定要靠洗腎渡日子。那些時候,傑克變得非常沮喪,即使是靠神賜給神蹟的傳道人,都變得怨天尤人:「我傳揚你的福音,但卻淪落到要靠洗腎渡日? 」傳道人因為親近神,所以這些挫折比一般的非信的人還要深。在那痛苦的半年,有那麼一天傑克想到自己還有一對可愛的小孩,父母是小孩行為的一面鏡子,他不能因為自己的不幸讓小孩看到不好的基督徒見證。念頭一轉,傑克發現自己傳道的那幾年,他遇到病人都說:「I can do that!」或是沒有尋求神、因著自己的能力而自誇而忘記耶和華。心境一轉,傑克禱告尋求、重新遇見上帝,醫生說他原本的腎功能是沒有了,但是腹腔另外一邊他小時後因為早產發育不全的腎,竟然又代替原本的腎而奇蹟似地長回來了!


以下是傑克接著邊按手邊跟我分享一些見證:


他去探訪一位信奉道教,中風的中年人,家中有一些爭執。傑克幫他按手禱告,與他長談,做認罪悔改的宣告。第二次來看他的時候,他原本褟陷的臉已經好了,不能舉起的手也可以活動了,只剩下小指頭還有點僵硬。


美國一位虔誠的華裔女基督徒,任職於美國運通亞太地區的總負責人,結識了某個信奉回教的王室。最後嫁進去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但是她心中仍充滿喜熱,用中國傳統的孝道事奉公婆,以聖經的教導默默的感化他們,最後這個回教國家的第一家庭改信了基督教。


聖嚴法師的弟子約他幫聖嚴法師靈療,當他握住聖嚴法師的手,禱告完的當下,他對法師說:「你不需要我醫治」當場把法師嚇了一跳。在法師的認知中,傑克被歸類成類似宋七力、李洪志一類的人物,所以這七個字反而想讓法師多了解傑克的事工。法師問傑克他能不能活著看到法鼓大學的成立? 傑克笑而不答。法師也給了傑克在他們法鼓山發送的小冊上寫了一些開示,傑克回來翻開來,裡頭只有寫了:「給賈煥信先生」還有法師的署名,就醬而已。(可能我資質駑鈍,兩位高人高來高去的之所以然,其中必有深意只是我不懂)


傑克還特別強調來到神面前,認罪悔改在產生疾病其中的重要性,還有心境與念頭支配了身體的健康因素。他有遇到一個老奶奶,因為有個惡性腦瘤要開刀,醫生說手術成功率只有一半。傑克去看她的時候,安慰她說人赤裸裸的來到人世,也必赤裸裸的離開,既然要開刀了,去弄頭漂亮的頭髮吧! 想想世上的人因為病痛躺在床上接收折磨,有一半的機會可以在麻醉中安詳的去見上帝,這是何等幸福的事!心境一轉她去做個頭髮、弄個漂亮造型住院,開刀前再檢查發現她的腦中乾乾淨淨的根本跟正常人無異。


他說我是個不太說內心話的人〈蠻準的〉,遇過像我這樣的年輕人中沒有兩萬也有三萬人,會不會好他一看就知。上帝要用我,以後從事的是領導的工作,所以現在去見慈愛的天父還太早了,他說。我當下聽了只有汗顏,的確我過得有點渾渾終日無所事事,是該好好思考未來的時候。


寫到這邊,相信有很多人會問:「那你有沒有覺得病好了?」既然我去見了奇蹟製造機〈Miracle Maker〉,我會不會變成那個奇蹟? 這個問題又回到文章開頭的信心懷疑論點,我只能說我是個基督徒,我信神。上帝的旨意真的很奇妙,我好起來了一定讓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見證的 :P


星期二, 2月 26, 2008

神賜你平安



有的時候會想當基督徒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跟永生無關、跟天堂無關,跟閱讀聖經無關、跟常不常去做禮拜也無關。
「I don't go to church doesn't mean I don't pray.」(雖然我不去教會,但不代表我不會禱告 )


大一新鮮人的時候,遇到一位台灣籍的教授某日很突然的在課堂上寫下那句話: 「Do not be anxious about anything, but in everything, by prayer and petition, with thanksgiving, present your requests to God」(應當一無掛慮, 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 帶著感謝, 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 大學的幾年,我都在信與不信間徘徊,沒有受洗。直到真正成為基督徒後才迷迷糊糊的想起這句話,還有其中的涵義。人生難免遭逢困頓與低潮,至少有這些經文與幫助,我不會在得不到的怨恨、苦痛甚至哀傷中度過。信仰基督教會讓你一直有個念頭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最好的還沒到來)。


有一次看到 Joyce Meyer 講道,提到了尼布爾祈禱文,裡頭是這樣寫的: 「God grant us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we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we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父神啊,請賜與我平靜的心情坦然面對生命中無可奈何的事,以及無比的勇氣去改變能力可及的事,還有敏銳的智慧分別箇中的差異) 每個人心中都需要神。帶領我們走出埃及、在曠野中聽到聲音說「修直祂的路、預備祂的道」、經過屬靈的爭戰,進入那塊留著奶與蜜、神所應許豐饒的土地。(Promised Land)


日前看布來德彼特演的 "愛上壞壞的死神 " (台譯:第六感生死緣, Meet Joe Black) 。當死神要帶走安東尼霍普金斯時,問東尼霍普金斯的心情如何。東尼桑自嘲: 「我今晚是無論如何都走不出死蔭的幽谷了,還能怎樣?」


這個對白是改自詩篇23章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由蜜雪兒菲佛演的校園電影"危險遊戲"(Dangerous Mind)主題曲也有一段"As I walk in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I take a look at my life and realise there's not much left/Cause I've been brassing and laughing so long that /Even my mamma thinks that my mind is gone" (當我走過死蔭的幽谷,回顧我的人生,並沒有什麼直得留戀的事物,因為我渾渾終日一事無成,連我媽都說我沒救了)

總而言之詩篇23章真是太精采了,點閱率很高,推薦就算不是基督徒的朋友也應該讀讀看。


星期四, 2月 14, 2008

用生命來寫日記

這真是太哭首了,我想。

每次看到那些嚼檳榔、毫不在乎別人排放二手煙的人,明知道這些行為會致癌,他們卻豪不在意。當我如此的迫切想康復,他們卻往某個極度不健康的螺旋陷落。當我幾乎是用爬、用跪,乞求神讓我恢復健康、追求馬斯洛的自我實踐,這些人像是在跟我炫燿(嗯,怎麼樣林柏我就是有命玩得起?)

記得上次去台北三總做門診追蹤時,遇到一個歐巴桑。跟老媽閒聊到癌症的治療,這位女士說:她做病理切片住院開刀全身麻醉呢!我說喔。我也做過,基隆長庚,尿管拔出的摩門特真的是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男人無法跟女生用言語訴說的痛。當然開刀完麻醉退了也是哭爹喊娘親等級的肉體疼痛,不過我都可以了解。她繼續接著說:化療太辛苦,所以她放棄了。我聳聳肩,待在三總血液腫瘤科接受兩個禮拜一次的化療,結結實實的挨了十二次。每次到內湖我都好期待白血球指數低可以獲得一個禮拜的緩刑,...可惜從來沒有如願過,我的主治大夫總愛勉勵(?)我說:好,我約你兩個禮拜後回來!

這位大嬸又說了兩三個像是骨隨穿刺、放射線治療的東西,我在旁聽的只有點點頭。經歷過太多所以很麻木了。兩年前的我超怕打針,捐血也很少去。醫院跟我無緣,健保卡不是我皮包該裝的物品,感冒從來沒有吃過藥。自從得到這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後我只有一直一直接受打針注射,抽血、打針、靜脈留置針...然後,因為本行是英文,自己也會看醫生看的醫囑,現在的我可以很流利的跟護士小姐說出一長串的英文醫學術語讓他們用懷疑的眼光問我也是不是也是醫療從業人員。追護士美眉會不會比較容易我不知道,但這也算是苦中作樂吧!有些跟你切身相關儘管落落長的英文單字不僅你看一次就不會拼錯,而且還會成為你接下來的四五十年人生中好深好深的夜裡想到會驚醒的夢靨。比方說Hodgkin's Disease Lymphoma ,Chemotherapy ... 保證讓你不會跟一般的人一樣,PET與PAT傻傻的分不清楚。

自從變成星爺口中萬中選一的人,老爸以他一貫的平穩口氣訴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老弟則是用海防最前線(Guardian)的台詞KAUSAY我"..你的人生一整個糟,工作沒了,馬子跟人跑了,如果你有養狗的話,大概現在也被車撞死了" 前年06年十月,當兵
偷偷積假去考試,考試通過成為準航管,卻在航醫中心這麼幸運檢查出來我得何杰金氏症。我平凡的人生從要前進民航局的退伍阿兵哥變成全職的病人,並且調性逐漸向鬧劇那方向傾斜,簡直比吃羊肉爐燙傷小雞雞還要荒唐可笑~ 可是身在其中的我完全笑不出來。

有句話形容戰爭,這個時候拿來描述病魔也頗貼切的:「Cancer, dosen't decide who is right, but who is left」(癌症並不決定誰是對的,而是誰還活著)這個年頭得癌症的人太多了。如果特別說的話,我現在只有因為化療頭髮掉了的副作用而已,其實跟正常人外觀無異。當然也承受了別人懷疑的眼光(明明好手好腳,為什麼沒有去工作?)

得了這種奇怪的病難免有怨天尤人的時候,看著一般的人,健康的人,平凡的人過著平凡的生活,而我卻要為自己的小命朝不保夕。所有的計畫都要為這個病而終止,只能無語問蒼天。

還好我是基督徒的,深深的這樣覺得。跟老媽閒聊時,老媽提到了要抱持希望(きぼうを持って),我說妳在開玩笑吧? 基督教提到的主題就是信心、希望還有愛(信望愛,faith,hope, and love)這跟少年週刊jump的主題友情、努力、還有勝利是一樣的。沒有看過jump也要讀讀聖經(Bible 的意思就是"離開人世最基本的指引" Basic Instruction Before Leaving Earth)。整本聖經中不乏這類在絕望中依然有盼望的人物:大洪水毀滅世界前建造方舟的挪亞、遭受旱災的信心之父亞伯拉罕、被暴民包圍脅迫交出天使的羅德、被掃羅王追殺迫害的大衛王、受讒言被放下獅窟的但以理、被親兄弟出賣的約瑟、垂垂老矣八十歲還要帶領百萬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到彌賽亞來臨,無罪卻被釘死的耶穌。太多了,族繁不及備載。如果孟子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正在發生在我的身上,(作文時的舞文弄墨跟親身體悟感覺真的差很多)那上帝要用我成就些什麼呢?

有一天我也會像是過去人物一樣成為一個故事。蘇大學士《前赤壁賦》寫的:「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的確這個屬世的人間變化的太快了,眼下打完第一期的化療,還有兩次要入院,預計四月中治療完畢。我也只能活在當下,尋求神的旨意,求神讓我活出基督徒的樣式,阿們!

星期四, 1月 17, 2008

神選的人

日前偶然看到Joyce Meryer的生命証道,裡頭說了一段神要用人的基準跟世人的標準不一樣。我邊看邊笑,查了一下英文後,把它貼出來跟大家分享:


神常常撿選一些奇怪的人
God often choose some odd people to be his messenger.

這裡有封信 是約旦管理顧問公司寫給耶穌的
Here is the letter from Jordan Management Consultant to Jesus Christ:

聽說耶穌要選十二門徒,所以提供意見給祂
They heard Jesus want to choose the disciples, so they provide some opinions

他們擔心耶穌選的門徒不適任
They are worried about the disciple's qualification.

耶穌,感謝您提交貴組織十二位預備主管的履歷資料
Jesus, thanks for your kindly letter for the candidates' resume.

每位皆已完成本公司的一系列測驗
Each of them has been through our basic test

並通過職業適性專家與心理學家的面談
, psychologist’s and vocational specialist's interview.

總體而言,您的人選欠缺專業學歷與適性,不符合貴組織的要求
As a whole, your candidates lack of experience and profession which does not reach the requirement of your organization.

他們似乎無法團隊合作
They seem not to able to work as a team.

我們建議您另募新人 以確保貴組織的專業表現
We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you recruit others candidates in an order to ensure your organization's performance.

西門彼得為例 她的情緒管理不當 暴躁易怒
Simon Peter, for example, He lacks of emotional quotient.

安德烈毫無領導能力可言
Andrew has no leadership at all.

西庇太兩個兒子 雅各與約翰將個人的利益置於忠誠度之上

James and John, sons of Zebedee put personal interest before the organization's foundation.

多馬凡事存疑 容易影響士氣
Thomas has no faith at all and is being doubtful.

我們也必須告知 馬太名列耶路撒冷的黑名單
As an obligation, we also have to inform that the Jerusalem Business Cor. has blacklist Matthew.

亞勒菲的兒子雅各和達太都是激進份子
James and Thaddaeus, sons of Alphaeus are both extremists.

有明顯的躁鬱症傾向
They have obvious bipolar disorder intendance.

只有一位人選潛力十足
However one man does show great potential,

此人能力超群 交友廣闊,會做生意
This man is able to have a good social ability, and make a good business.

與高官交結 動機強烈 充滿抱負,負責任
He deals with high ranking officer, has good motivation. He is also an ambitious and responsible man.

十二門徒中 我們僅推薦這位猶太
Among the twelve candidates, we only recommend this man - Judas.

請您重用他 成為您的左右手
Please let him be your right hand man and trust him,

貴組織並能蓬勃發展 祝您一帆風順
We hope your organization flourishing and well.


儘管有考古學家挖掘了猶太福音,有一派那斯底的說法是猶大奉耶穌的意思向羅馬兵丁舉發,承受背叛的污名。但普世的觀點還是在十二使徒中,猶大為了三十圓的銀幣背叛了耶穌。

星期六, 1月 12, 2008

A peaceful day



早上起來買早餐的時候發現隔壁的老爺爺過世了,我雙手合十在他的靈前默禱了數分鐘,希望他一路好走。

我常常到隔壁的雜貨店買東西,老奶奶個子很瘦小,戴著一副老花眼鏡,她先生是外省人,不太聽得懂客家話。我常常買些零食、蛋、晚餐的東西,偶爾也像小孩子一樣買些玩具。自從她的先生得到肝癌後,他們的店時開時關,常常猜測她的先生是不是又是去接受治療了呢?

或許是客家人很認份,也許是老人擁有很多社會經驗,當她知道我也得到了淋巴癌,她沒有像別人一樣用同情或是憐憫的眼光看著我。常常我到她們的雜貨店裡,她拿著報紙的抗癌剪報給我參考。雖然丈夫得到這種病,時常要到台北醫院,但是老奶奶從來沒有說怨嘆運命、向我訴苦。我猜想她的笑容多少也能鼓舞老先生的士氣吧!

跟火災發生時的罹難者是被薰死不是被燒死是一樣的道理,癌症真的不會殺死人而是治療的過程太折磨。與老奶奶的言談間也有提到這方面治療的事情。實在很難想像老爺爺坐在輪椅上一把年紀了,跟我一樣經過病理切片、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反覆的進出院、抽血、檢查、掛號...等繁瑣的程序。 沒有戰爭是一個人可以打的,堅強的老奶奶跟老爺爺真是人生戰場上的生死伴侶。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壽終正寢的老爺爺在今天回歸天父的懷抱。下午經過他們家的時候,他的兒子還有老奶奶跟我點頭致意,隔壁的波斯菊田開滿了整個田野,遊客如織。

下個禮拜終於要做正子檢查,身體裡頭的癌細胞是不是還活著? 要繼續接受治療、要開刀還是靠自己保養?
願主保守我的身與心免於試探,拯救我的身體脫離苦難,阿們!

星期二, 7月 03, 2007

聽說愛情回來過

猶豫了兩三次、草稿寫了又刪、.... 我想我最後還是把它貼出來了。

愛情是什麼呢? 你沒有愛情活不下去嗎?

如果有一天,我不愛你了,你該怎麼辦呢?

我的她總是愛問一些"假設性"的問題。我不能像檢察官或是不負責任的政府官員說"我不回答假設性的問題"。 但我總是認為這些事情不可能發生,所以也半是開玩笑地不負責任回答。

沒有愛情我會更無牽無掛,活得更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如果有一天你不愛我了,我一定會把你追回來。

這些話是建立在絕對不會被背叛下、百分百信心下說出來絕對不準的答案。

如果一個女孩子代表一個城市,在我心中的觀點,愛莉絲是甜美的南部首善之都。

那年的英文戲劇課,我試探性地邀她去高雄的書店找上課用的教科書, 她驚訝的說好。說來慚愧,大學念了兩年,我從旗山騎摩托車到高雄的次數沒有超過兩次。不是因為太遠,而是不想,是單純的怕麻煩,還有著跟著梅花指示標誌騎上國道的可怕的經驗。

第一次出遊,學姊加上學弟的組合,去了高雄旗津的古砲台,搭上渡輪,遠眺高雄、哈瑪星,... 意猶未盡之餘還相約下次火車站前麥當勞見。

我們都很喜歡互相開玩笑: 每當一個彎轉錯,我都會對後座說: 「妳是住在高雄的高雄人嘛?」
愛莉絲吐吐舌頭不好意思的說,因為家教甚嚴,出門次數不是很多,所以很常出ㄘㄟ。
我則是意有所指的拍拍後座的安全帽說: 加油,我的GPS!

後來這顆偶爾會短路的GPS陪伴了我走三年。 那年寒假我們偷偷的在被窩裡頭,簡訊隨著高漲的電話費在苗栗與高雄兩地分飛。寒假結束後跟"學姊"交往的事情公開後也在班上造成了小小的轟動。大家會偷偷的問那個女生是誰,我口上不說,總是一股甜蜜的感覺在心頭湧上。 南實的校區很小,愛莉絲是班上一個女生的直屬學姊。後來也是因為愛莉絲當了中間人,跟班上的一大群女生也慢慢熟稔起來。

然後,當然,每天的下午五點過後就是戀愛必修學分時間,愛莉絲住在學校,我住在校外的男生宿舍。 閱讀網路愛情小說裡描述的校園十八相送與實際體會是有一段出入的,有時候忍不住想自己很多私人時間被佔用了,但是想到這是種甜蜜的負擔,也甘之若飴。

我是個自私的人。... 更仔細點分類是屬於自私中又加粗線條型的人。 戀愛實戰經驗裡大概就像越前龍馬的名言:「你還有得學呢!」 體貼是最不會放在心上的形容詞,被前女友夏綠蒂挖苦說就像是小弟弟一樣。 但是在跟愛莉絲交往的這段期間,體會到越是愛著另外一個人時,反而更能體會被愛、被呵護的心情。 就像是父母親無條件愛自己的兒女一樣,深怕餓著了,或是穿的衣服不夠暖,著涼的微不足道等的小事。 愛一個人,總會設身處地為她想,她要什麼,她的感覺如何,什麼是對她最好的。 ...

愛莉絲跟我的個性很像,都會為了一時的賭氣而意氣用事,尤其在英文的領域更是如此。曾經有一次在月圓花下、氣氛正好時,提到了一個不太確定怎麼發音、忘了拼法的單字,於是翻翻書包,字典拿出來,用手機的燈光照明 look up look up,... 有句話說女朋友是不會錯的,有錯都是男生的錯。 在交往的過程中我的粗心跟不守時也常讓她負氣掉頭而走,而有時也不完全是我的錯,但結果都是我在後面苦苦的追。 相處久了,脾氣與習性(弱點?) 也熟稔了,情侶間也建立一套標準作業化流程(SOP):



Stage1. 吵架→ 2.女方負氣掉頭離開→3.男生在後頭苦追→ 4.女生氣消後抱著男生大哭→5.回復正常



因為女生有每個月的生理情緒起伏,男生也有慣性遲到不負責任外加開空頭支票的習慣,所以情侶間的爭吵也是常有的事情。 幾年下來累積的經驗就是我在1.階段,開始發生耳語上的爭執時,習慣了一些非理性的語言暴力---不可否認的這是訓練出來的,我會想,無所謂,十五分鐘後一定是妳在我的懷中哭得跟淚人兒似的。





Brian Adams 寫過一首暢銷歌曲"Heaven"開頭是這樣的:「Oh - thinkin' about all our younger years... There was only you and me ...We were young and wild and free 」 大學的我們無憂無慮,真的幹了不少蠢事。聽到恆春的四重溪有溫泉,兩個人騎著老摩托車,從高雄旗山台三十九線沿路到屏東市,轉台一線直入屏東縣車城鄉的四重溪。因為路線不熟的緣故,總共加了三次油、花了七個小時、騎了約兩百多公里才到目的地。下了摩托車看著安全帽上護目鏡上密密麻麻蚊蟲的屍體,只有一個累字可以形容。不過真的很值得,旅行如果只是跟團在遊覽車上跟一群不認識陌生人交際那也太可悲了。我跟愛莉絲去過不少地方,屏東行真的可以說是 A trip to remember. 瀰漫在空氣中海水鹹而悶熱的味道聯想到夏天渡假遊玩的心情。回程還看到田裡農夫豢養的黃牛-大水牛,還不敢靠得太近拍照。因為台一線路太大、太直、太寬,看到警車縮在車群裡頭等紅綠燈還來不及停下,用學生的名義跟條伯伯裝可憐的結果是吃了一張500元的未帶安全帽(實際上是闖紅燈) 罰單。好笑的是我的機車強制險過期了而我並不知道,所以監理站開出來的是足足讓我可能幾十年後想起來心頭都會痛的六千塊罰款。那時候並沒有想到如果車子在途中掛了,方圓幾里內沒有任何道路救援。那時候並沒有想到一台小125騎長途可能會發生的危險性。那時候沒有想到太多應該想到但是卻沒有注意到的事情,畢竟那時候的我們 - We were young and wild and free.

拿把手術刀把自己切開來,雙子座的我並不容易跟人成為好朋友。可能表面上的聊天、寒喧問候很容易,可以跟陌生人裝熟,很快打成一片,PR Offensive 還是自己頗為自負的長處。但是信任這個名詞對我而言要求條件太高,總要經過一兩年的評估我才能決定這個朋友是不是值得深交、或是能不能把自己的秘密託付。結果就是MSN 上接近兩百大關的人數裡,能夠好好的聊天的朋友、不需要矯飾或是偽裝的人不到五個。扣除離線/掛網,MSN messenger對我的作用只剩下開信、或是偶爾看看有誰在線上..... 越來越空虛的感覺。

但我在自己人面前我不喜歡掩飾自己。甚至是不吝嗇表露自已痛苦、脆弱的一面。 大口吃肉、大塊喝酒,大哭大笑才是人生,這樣才真。該死的面具留給PR吧!

有一次在台北車站我哭了。 那是好久不見的重逢,好不容易安排時間、安排車程,好不容易才見面,愛莉絲因為一通電話,必須要去她的阿姨家報到。而我必須保持地下化,被晾在一旁。我真的哭了,很不甘心,憑什麼她的一通電話就可以拆散我們? 她算是哪跟蔥? 我激動地說。 對我們而言,哭不是眼眶乾了需要滋潤,而是兩個靈魂在低低切切私語。就像EVA的駕駛必須經常保持同步率一樣,能夠妥協才能走下去。我跟愛莉絲常常促膝長談後,兩行淚下,擦一擦,「嗯,走,去吃永和豆漿吧」 :p

後來畢業後,我去當兵了。在部隊的生活可以說是很特別的一段經歷。愛莉絲也搭上出國的熱潮,當交換青年去了英國作義工一年。當我在人生地不熟的屏東當兵,舉目無親,惶惶不可終日時,所倚賴的只有久久一封、從地球另外一端風塵僕僕寄來的信。通話是件奢侈的事,偉大的中華民國國軍把再怎麼雞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視為機密。禁止義務役士兵攜帶手機進入營區。而讓將軍、高官們把演習機密帶回家中洽公,用愛的機器peer to peer分享出去。 即使在夜深人靜,好不容易用公共電話接上線了,要小心值日的士官,講話要注意音量,還要分心聽黝黑迴廊傳來的腳步聲。後來還是私帶手機了,犯著抓到就是關禁閉禁假的風險,躲在廢棄的營社跟蚊蟲奮鬥,愛情的力量有多大我不知道,睡眠與收訊角度才是我最痛苦而取不到的平衡點。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捎來的信語氣越來越平淡。兩千公里外的電話是臍帶,供應著日益枯槁的愛情。我像個想要活命的小孩,咬著臍帶吶喊,那端傳來的卻是越來越稀薄的空氣,直到我不能呼吸。

十月,愛莉絲回來了。 好熟悉的衣著、長相、外表,可我再也認不出來這個人。那個溫柔體貼總像是愛吵鬧、躺在我懷裡跟我討糖吃的小女孩不見了。經過英國一年的洗禮,她必須要應付沒有男朋友的生活、她要獨自一個人搭好幾英里的公車、她要應付異國對黃種人的偏見與嫌惡。她習慣沒有男朋友。 回來台灣的她異常的獨立,她自己一個人逛百貨公司,她帶著MP3耳機逛街,表現的是還比第一次約會還要不在乎我的感覺。我痛苦, 我難過,我納悶,我努力想在這個熟悉的陌生人身上找回相愛的感覺與認同感。 只是再也不牽手與摩托車前後座的距離這兩個事實再一次冷卻相愛的溫度。

那天真的很戲劇性的在雨中告白,沒用的我又哭了。

「愛情是什麼呢? 你沒有愛情活不下去嗎? 」愛莉絲說。

然侯我才知道原來女生愛一個人與不愛表現是可以讓你刮目相看的。我已經忘了怎麼回答的了,只是戴上安全帽,痛苦地希望這一切趕快結束。 然後平靜下來,在網咖裡頭MSN遇到已經不愛我的愛莉絲,淚線當場提爾斯(tears)防線崩潰。回到老姊家又是大哭一場,打電話跟、我老爸、老媽還有幾個好朋友邊哭邊說我們分手了。十月底接到通知得到淋巴癌恨不得乾脆神把我接走算了,為什麼要讓我活著領受承擔這一切肉體上還有心靈上的痛? 我不知道活下來還是一走了之哪個需要更多勇氣,但感謝主,無論如何,倚賴神我走過來了。


那段期間,我失去了交往快四年的女朋友,健康糟到谷底,到手的民航塔台工作也飛了,真是短短二十幾年生命中的最低潮。我跟前女友說: 嗯,我要一個人也很堅強,然後把自己的名字改成Vergil。羅馬詩人Vergil,果然神開了我一個玩笑,不負這個名字背後的意義,讓我走進《神曲》、看到了地獄。現在我已經很習慣肉體上切切割割、打針吃藥、抽血檢查、等例行型的痛苦了。每天去三總報到的放射線治療根本不算什麼,跟化療完畢吐得亂七八糟、難過個好幾天、兩週一次定期的水腫等副作用比起,這根本不算什麼。 跟化療室外面一張張等待、沒有希望、眼神裡充滿恐懼的人們相比。這,根本不算什麼。


距離分手已經快要八個多月了。


我在MSN上碰到愛莉絲總愛挖苦說,妳的離開象徵著我的苦難的開始、或是幸福的結束云云。其實我真正的看法是: 「兩家長期合作的廠商結束合作關係,未來希望還能夠再度攜手並肩戰鬥」


我的小爭戰,謝謝收看 :)

星期五, 6月 29, 2007

換個角度,換個世界

因為要做化學治療的關係,現在每天都得到三總報到。MLB轉播時間幾乎都是在早上,無獨有偶的就養成了觀賞王建民的習慣。當然觀賞他贏球是一件樁美事,但畢竟球是圓的,他表現不好被教練提早換下場也不是意外的事。奇怪的,在台灣,雅虎新聞或是各家媒體的頭版,似乎只有滿版的王建民新聞,其他關於他億萬年薪的隊友、即使今天出戰金鶯隊七局放火的失投卻是隻字未提,或是三言兩語帶過。


我想這應該是因為王建民跟台灣民族英雄畫上等號了吧。坦白說如果走過電視機前面看到MLB轉播,洋基隊不是王建民先發投球,我可能也不會坐下來欣賞。甚至有一種幸災樂禍的心情: 「哈! 不是王建民主投,洋基輸球最好」


最近去板橋的地球村上課,遇到一位很有趣的教師Steven。因他為對英文文學有點造詣,上課喜歡咬文嚼字。剛剛好我也是愛引經據典、吊書袋賣弄的無聊人,上他的課簡直就是一拍即合。但他表現出美國人幽默又有文學素養的一面。記得第一次上他的課,提到英文的語言實用性與趨勢,我說: "The world is flat" 他說拜託有點常識,地球當然是圓的。我說那是一本暢銷書的書名,他說他當然知道,在地球是平的後下一個我可能會說的就是《天使與魔鬼》或是《天堂遇見的五個人》...等。《地球是平的》只是一種社會時事的觀察,佛里曼並沒有在書本裡提出任何真知灼見或是足以改變或影響普羅大眾思考的論點。勉強來說他只是歸類社會現象加以整理而已。如果流行文化(Pop) 能讓你覺得隱橋依(Enjoy),那很好。但是別把這些奉之圭臬或是當成神轎來抬(legacy),他說。



在美國工業革命後,為了解決失業問題、犯罪率等。先是有六年國教,然後是九年,現在是十二年(Big Twelve)。結果呢? 無論是GMAT 或GRE,年年平均分數都往下降。儘管ETS聲稱那是因為命題方向較廣、題目較為靈活的因素,但是數據顯示大學生的程度越來越差卻是不爭的事實。甚至有美國大學生談論到影響最深的一本書的時候,把"童書"《哈利波特》提出來混為一談。


某次輪到我唸課文某段落的時候,他說應該是輪到我了吧。我說對啊,依照輪替的概念,這裡有五個人,一人一個段落,所以按照順序(in turns)應該是輪到我了。沒想到他很幽默地說: 那是因為你在一個按照民主制度的教室上課,如果你在獨裁者的教室.... 來,第三段Jeff負責唸。然後眨眼對我說: 看吧! 這就是你愛跟老師作對(play with)的下場。等到下個段落時,他說,嗯,接下來輪到等待已久的...Kyle ,(還是故意跳過我)


記得我愛跟苗栗的地球村老師Prem說過: "Never in the field of Globe Village was so much owed by so many to so few" (從來沒有在地球村的教育事業裡,如此少數人的貢獻卻讓大眾蒙福) ,改自邱吉爾的名言: "Never in the human field of conflict was so much owed by so many to so few" 摘自二戰時,邱吉爾稱戰英國空軍抵抗納粹德軍侵略卓越的貢獻。我改寫這句話其實是意有所指,好老師難得,尤其是地球村的Pay實在不高。


well, 記得上個禮拜看Newsweek的一篇新聞撰稿討論,如果二戰時美國沒有簽下法案馳援英國,生產大量的雪曼坦克馳援北非戰場,沙漠之狐隆美爾很有可能會繼掌控非洲後,進犯兩河流域,甚至,今天就不會有猶太人、以色列了。當然也就沒有後來的巴勒斯坦、今天紛紛擾擾的兩河流域。生命就是那個奇妙,換個角度,換個態度,可能就有截然不同的結果。我感謝神給我有這機會能體會生命中的中場休息,儘管慣例性的進出醫院、打針、抽血,這些無論如何都稱不上是可愛,但,感謝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神自天國管居人間,願平安在你我之間。
(God's in His Heaven, All's Right with the World)




星期日, 6月 10, 2007

苗栗浸信會


大概是05年快要年底的時候,剛好那時候正在找教會,就在經過中苗郵局旁邊的苗栗浸信會,參加過一兩次的禮拜後,覺得這兒不錯就定居下來了。後來仁宏弟兄(中)問我要不要參加老哥(右)的家庭聚會,慢慢的發現苗栗真的圈子蠻小的。仁宏弟兄的太太是我國中英文老師的女兒,老哥的太太跟我老媽七年前一起辦過苗栗縣的幼兒足球賽,還有一位常常來禮拜的老姊妹是我幼稚園的老師,尷尬的是還是對方先認出我的(汗顏)


苗栗浸信會是個小教會,聚會人數大概在40~50人之間。壞處是侍琴、主日學、詩班都是固定的人在輪值,有事不克出席的時候就會開天窗。好處是因為人少,所以大家感情都很好、很團結。苗栗因為青年就業市場不大,有人口外移的趨勢,這個教會在我這個年齡層、約20歲數出頭的青年男女只有少少的幾個人。 上面照片左數二的艾琳是美國來的宣教士,一年宣教期滿歸國,右數二的嘉珮後來考上美國的神學院也赴美了。中間在我剛進來帶我進團契聚會的仁宏弟兄,因為工作的關係,現在也只有在輪值到主席時會露臉一下。 更糟的是我後來在當兵的時候才知道,苗栗浸信會因為地處偏僻,自從前一任的美國牧師退休回去後,就一直缺乏牧者了。
原來每個禮拜天看到不同的牧師來證道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固定的駐會牧師啊! 我突然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後來雖然有來一位袁傳道跟師母從神學院來實習,僅僅數個月的時間也因為種種因素回台北了。我在當兵的時候,斷斷續續有回來苗浸,聽到這些消息還有看到掛在週報的代禱事項: " 本會牧師聘牧事宜,請種弟兄姊妹憑著信心守望禱告,因為經上記載著說:「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 大概有半年之久。我每每聽到這些消息,看到教會我這個年齡層的人流失、找不到牧者的問題總會為苗浸擔憂。苗浸有很大的土地、教堂,也在中苗很好的地段,但這都不是構成教會的主要因素,沒有人的教會形同虛設。

直到去年十一月接到由部隊那些大頭們為我開的會議、上校大隊長開會裁示下來、好大的一張半年份的假單,上帝為我吹了TAKE FIVE的哨子,開始我想寫也寫不出來的化療之旅,我才好不容易能每週每週固定到教會。就在年底,玉珍加入教會,胡漢祥牧師到我們教會"輪值證道",老哥(教會的執事)跟胡牧師說了我們教會的問題,我就想,好吧,既然有機會當然要受洗! 跟玉珍參加了一個月的受浸課程,然後就在十二月的最後一天受洗了
苗浸也很有意思,送了我一張"忘記背後、努力向前" 的小警語,象徵在最後一天揮別舊的過去,在新的一年重生。奇蹟似的,今年的四月,一直在美國開拓的游忠川牧師因為家中父母年事已高,需要回台尋找一個合適的教會時,我們的堂議會在他佈道兩次後,決定聘請他當我們的繼任牧師了! 說巧不巧,最近也來了好幾位二十出頭在苗栗工作、老家住在外地縣市,假日沒有回家需要固定聚會教會的年輕人 ! 轉眼間所有憂慮的事情都不消失無蹤,真好!

四月初幫苗栗浸信會設計了一個網頁,申請免費的部落格、為了想一個好記的網址苦思良久(miaolibaptist, miaoli-baptist, miaoli_baptist, ml_baptist, ml-baptist, mlbt,..) 最後決定採用 ml-baptist ( baptist 給人註冊走了,而且連結一看還是那種萬年沒有更新的網頁,暈~) 申請計數器、留言版、放連結、相簿... 萬事起頭難,後來每周更新的問題差點累死自己。後來想想這一切都是為了神的工作 (榮耀神不是榮耀我自己) 就不敢偷懶了。

我一直相信這一切有神的美意。有時候只是需要耐心等待罷了,一切靜待神的應許自然水到渠成。不管是被交往快四年的前女友開除也好、在要考到ATC資格的時候得知癌症跌落谷底也好、接受超級難受又煎熬快半年的化療也好、明天要去三總準備開始一個半月的放射線治療也罷。守得雲開見月明,...我要繼續我的爭戰,跟不熟的Html裝熟、跟該死的癌症抗戰、要回我的ATC資格、環島苦行....

我的小爭戰,God's in his heaven, all's right with the world !
# 後記: 九月份因為原本的ml-baptist.blogspot.com 不穩,我把中間的 - 拿掉,現在浸信會的網址是 mlbapitst.blogspot.com

星期四, 4月 26, 2007

我的小爭戰


當初幫這個部落格取這個名字的原因,是因為陳之藩在哲學家皇帝裡引用朗法羅的一段話:

「人生是一奮鬥的戰場,到處充滿了血滴與火光,不要作一甘受宰割的牛羊。」

「In the world’s broad field of battle,
In the bivouac of Life,Be not like dumb,
driven cattle!Be a hero in the strife!」

- Psalm of Life,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會找到這段原文純粹是因為大學畢業時,被人拱出來當畢業生致辭代表,想破頭都想不出的演講稿。想秀一點點文學,才瓢竊朗法羅的詩。 後來某次逛書店,看到 Sterling Johnson 寫的 "English as Second F*** language" , 裡頭寫道朗法羅這個字在英文也是大有玄機。


Wad 在俚語裡表示"精液" ,Fellow 則有表示男性的性器官之意思。 所以 Wadsworth Longfellow 就是誇耀擁有 " 精液充沛、又長又大的傢伙 " 。如果朗法羅的全名是 John Longfellow Wadsworth 那幾乎肯定這是假名了。 以上,我認為這是用現代的俚語去拆解1870年代的人名,應該不是這樣解釋朗法羅的來由。 ( 作家侯文詠為記憶方便,曾提過把現象 "phenomenon" 改成她沒人上 "She-no-men-on")


後來慢慢的閱讀聖經,偶然的讀到了 "耶和華必為你們爭戰、你們只管靜默、不要作聲。 " (The Lord will fight for you; you need only to be still) 還有出埃及記裡頭,與亞瑪力人爭戰的事蹟,一些在絕望中仍然有著盼望的故事。 神除了幫助那些自己幫助自己的人外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他更喜歡幫助那些謙卑、公義、喜好真理的人。


活了二十幾個年頭,發現自己遠比想像的還要任性。考民航特考、想要試試自己的極限,都是想要滿足自己的私慾而已。 自從得了一場大病,在苗栗這個荒涼的鄉下,幫牧羊人之家 的中輟生上英文課兼養病。 我想神這麼做要跟我說的是: 這不是生命的停止(stop),而是中場休息(pause)。 雖然沒有那麼誇張,但是在故鄉新鮮的泥土、空氣的接觸下,我突然可以理解湯姆克魯斯在末代武士裡飾演一個厭惡殺戮的軍人跑到武士的村落裡的心情。不需要太多的物質享受、規律的作息、... 然後明白原來生活可以這麼單純。


今年的計劃裡的兩場考試,八月有民航、九月有外特,如果治療順利的話,九月中計畫騎腳踏車環台一圈。對我而言,信仰不是拿來奉在書閣上養灰塵的古人糟粕,而是真人實境的 reality show. 且看仁慈我主安排了有何高招。






延伸思考:

Libery Leading the People 七月革命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Is it in the Bible?
Les Miserable -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YouTube)
古人的糟粕 《莊子˙天道》

星期日, 4月 15, 2007

絕望的滋味




電影Batman: Beginning,喪失雙親的布魯斯單獨走到黑道老大法康尼的店裡頭,布魯斯對法康尼說:

I'm not afraid of you.
(我不怕你)

法康尼嘲諷地對布魯斯說:

Because you think you gotnothing to lose
(那是因為你自以為一無所有了)

...you think you gotnothing to lose.
But you haven't thought it through.
(你以為你孑然一身,一無所有了)
(我想你並沒有想清楚)

You haven't thought aboutyour lady friend in the DA's office. You haven't thought aboutyour old butler. Bang!
(你沒有想到你在地檢署工作的女朋友
你沒有想到你的老管家阿福.... 碰! (做勢掏槍)

People from your world...
...have so much to lose.
(來自你這個世界的人,有太多牽掛了)

Now, you think because your mommy and your daddy got shot.
...you know about the ugly side of life,but you don't.
You've never tasted desperate.

( 好吧,你以為你親愛的老媽跟老爸被斃掉了,然後你就知道人生的醜陋面,事實上,並沒有。)

(你根本沒嘗過絕望的滋味。)

昨天跟老朋友艾力克斯聊天,提到我最近的近況,他感嘆也半開玩笑的說,我怎麼這麼可憐! 被女朋友甩了又丟了工作又失去健康! 我笑笑沒有回答他。


比我更可憐的例子在醫院裡看太多了。只有五六歲的小男孩哭鬧不停,護士跟媽媽在旁邊半哄半騙的開始把銳利的靜脈注射針插入皮下的人工血管、自己也是醫生的中年人,事業小有成就卻得到口腔癌末期,跟著太太到化療室裡戴著口罩,安靜的接受難過的化療,... 已經年逾古稀的老伯,跟著奶奶級的伴侶,在抽血檢驗,這是他第十個做化療的年頭了。老的、少的、不分貧富貴賤,諷刺地你會發現撒旦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或是說,神的旨意要在這些人上彰顯。沒有任何人可以對疾病的試探說NO,只是,你可以選擇相信,或是什麼也不做,直到死亡張開牠巨大的羽翼,將你捕捉吞噬。



我算是幸運的了。我沒有嚐過絕望的味道。就像是被丟在獅子坑的但以理,神沒有把我遺棄。像是國中課本,我老愛拿來放在作文考試裡嚷嚷的「從生硬的現實上挫斷足脛再站起來」或是孟子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神在你我的身上,都有美好的計畫。


God has an awesome plans for you!

星期一, 2月 26, 2007

God mades a patient patient

禮拜天上教堂禮拜,執事老哥給我年前受洗的數張照片,還有沖洗照片附贈的摺疊式塑膠相本,忽然看到封面印的一句話讓我感動莫名:

「Patient is beii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日前跟好友在MSN上聊天時,聊到自己的個性還有最近的境遇時,深深覺得自己的缺點- 沒有耐心。做事情不能持之以恆、三分鐘熱度,典型的雙子座個性,樣樣通、樣樣鬆。要付出很多時間嘗試、重複的事情是最苦手的,跟英文相關的工作裡,最無法從事的就是教職。雖然教學對象都是十五六歲的小朋友,卻忍不住會想 :「怎麼這麼簡單的都學不會?」或「太不用功了」之類的念頭常常浮現。取而代之的是挫折感。然後就是變得有點無所謂,反正我只求問心無愧就好,我也不會強逼你學習等。忽略了當自己學日文或法文時,也是需要老師一點一滴的提點、不厭其煩地重複再重複。

相反的,與英文相關的工作裡,最擅長的是翻譯、口譯或是地陪這種工作,因為前置作業跟後續的收尾不會讓我有想勒死小朋友的衝動,而且服務的對象通常已經是大人,還可以交朋友兼聊天。

想想人生的境遇也真奇妙,這半年來從服兵役準備考試、考上卻因為病失去資格,今年要準備第三次國考。漫長的準備、等待,這不是神要教導我「耐心」是什麼呢?

再看看手裡平凡無奇的相本,星期天的早上,禮拜堂裡,牧師的證道鏗鏘有力...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God makes a patient patient.

(S+V+Noun+adj)

星期六, 1月 13, 2007

Bible Study 各國主禱文





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有古卷無因為至阿門等字〕


<馬太福音6:9>中文合和本
註:1


Our Father in heaven, hallowed be your name,
your kingdom come,
your will be done on earth as it is in heaven.
Give us today our daily bread.
Forgive us our debts, as we also have forgiven our debtors.
And lead us not into temptation, but deliver us from the evil one.


NIV(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註:2


Notre Père qui es aux cieux! Que ton nom soit sanctifié;
que ton règne vienne; que ta volonté soit faite sur la terre comme au ciel.
Donne-nous aujourd'hui notre pain quotidien; pardonne-nous nos offenses,
comme nous aussi nous pardonnons à ceux qui nous ont offensés;
ne nous induis pas en tentation, mais délivre-nous du malin.
Car c'est à toi qu'appartiennent, dans tous les siècles, le règne, la puissance et la gloire.
Amen!


法文主禱文,發音請參考這裡


てんにおられるわたしたちのちちよ、
みながあがめられますように。
10みくにがきますように。
みこころがおこなわれますように、
   てんにおけるようにちのうえにも。
11わたしたちにひつようなかてをきょうあたえてください。
12わたしたちのおいめをゆるしてください、
   わたしたちもじぶんにおいめあるひとを
   ゆるしましたように。
13わたしたちおゆうわくにあわせず、
   わるいものからすくってください。


日文漢字請右鍵另存新檔

註:3



Unser Vater, der [du bist] in den Himmeln, geheiligt werde dein name;
10 dein Reich komme; dein Wille geschehe, wie im Himmel so auch auf
Erden.
11 Unser tägliches Brot gib uns heute;
12 und vergib uns unsere
Schulden, wie auch wir unseren Schuldnern vergeben;
13 und führe uns nicht
in Versuchung, sondern errette uns von dem Bösen


德文主禱文,發音請參考這裡



常看電影的朋友應該對英文的主禱文不陌生。

譬如電影<<怒海爭鋒:極地征伐>>(Master and Commander: The Far Side of the World ) ,羅素克洛為船員舉行葬禮時,便拿著聖經唸了段主禱文。在西方基督教社會中,主禱文出現的場合可能是球場的開場儀式、飯前禱告、... 無論是不是基督徒,學起來不一定哪天用得上喔!

而對於學語文的人來說,聖經是再好也不過的利器了。正確的用字遣詞、標準的翻譯,想要知道...要怎麼說,只要查找正確的用字遣詞,出處與章節,再參考它國語言版本的聖經,便可毫不費力地把前人的智慧挪為己用了。

比方說論語有云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近似的英文是 "So in everything,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have them do to you" ,

語出自於馬太福音7:12 ,英文版的意思是:"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從Google知道章節後,進入Bible International 的網站,這裡可以轉換成法文: "Tout ce que vous voulez que les hommes fassent pour vous, faites-le de même pour eux"

德文、韓文、西班牙文... 中原大學宗研所的聖經資源更可以找到更多大學都沒有開課的語言,如: 希臘文、冰島文、希伯來文..... 您可以試試看"這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I have fought the good fight...) 或是 "上帝的歸上帝、凱薩的歸凱薩" 他國語言怎麼說。

很奇妙,上帝因人創造巴別塔而混亂人類的語言,使人類不能同心(創世紀11:9)。反倒是人們因著神默許的聖經,在其中得以互相溝通,再次同心。

這讓我想起"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的結局- 典獄長打開聖經,越獄的安迪留了很經典的一句話: ............ "典獄長先生,你說的沒錯,得救之道就在其中!"

註1: 中文版除合和本外,尚有簡體版中文新譯版、召會弟兄用的恢復版聖經,以上皆為基督教用,天主教用請參考下面附錄的連結。

註2: 目前基督教英文版聖經除了流通最廣的NIV版本(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尚有上面提到的古卷KJV (King James Version) , 新KJV (NKJV)等。

註3: 日文漢字打出來會自動變成中文,且無法標註平假名。為求版面美觀以及正確的發音,欲知漢字請右鍵另存純文字txt檔。


參考連結:
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多國語言版本)
Bible International (中、英、德、法、西、韓)

星期三, 1月 03, 2007

I'm baptised ! 受洗成為基督徒



大學斷斷續續去教會一兩年,今年底上了一個多月的初信課程,2006的最後一天,我終於要受洗了。 這張大家都在 Orz 的 圖片是竹南浸信會的禮拜事工在禮拜前的齊心禱告,最左邊著灰色西裝的是幫我們受洗的胡漢祥牧師。







先說明這不是我! lol

因為苗栗浸信會原本的牧師退休回美國,暫時沒有牧師。 所以我們要受洗只能到鄰近的教會,剛好竹南的胡牧師有在幫人上課,也是"順便"幫我們受洗。這位是竹南浸信會的弟兄,我跟另外一位姊妹受洗完都有上台去分享見證(參考testmony) 。




畫面中右邊拿花束的女生是每個禮拜跟我一起到竹南上課的某個補習班主任。旁邊穿粉紅色外套的是她的女兒。說來也是一種緣分,她會來到苗浸、我們會一起上基信課程,而在主裡面,我們還是同一天出生的!

12/31號這天受洗還有另外一個意義: 忘記背後、努力向前 (腓立比書 3:13) 牧師說還有人特別慶祝這一天,另外一個生日,代表我們在教會都是新生的人。






聚會完後,我們到教會一位弟兄家裡(餐廳) 聚餐,也是我們平常聚會上初信課程的地方。





這張桌子平日就是擺滿書籍、筆電、參考資料,我們就是在這裡敬拜、讀經的。一到了中午客人來了,趕緊收拾收拾,就變成客人吃飯的桌子。





這是苗浸給的受洗souvenir,因為我有一本愛莉絲送的NIV和合本,所以牧師知到了就改送我日文本,真的超厚的~ 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厚?





跟NIV 中英參照本的比較: 日文版 (只有日文喔!) 足足大兩倍~ 因為這也是我第一次接觸日文聖經,我也不知道裡頭有多加了什麼。 ll囧rz

還有下一篇的小紀念品,也是教會送的... 拿了這麼多東西,真不好意思(羞)

星期一, 1月 01, 2007

Testmony - 受洗見證



這是網路版的見證分享 (Testimony)


在大學,在很奇妙的緣分下(前女友是基督徒,她們全家都是基督徒..!) 進入旗山的浸信會,因為大學主修英文,一直有自個兒唸聖經的習慣,但是獨學總有個極限。 總是覺得差了點動力成為神的兒女。 - 有太多的聖經章節沒有念過(到現在還是!)

學英文如果不讀聖經,就永遠無法念到深層的文化意涵。英國現存最偉大的搖滾樂團U2有一首歌 (In the Name of Love)有一句歌詞是這樣寫的:

One man come in the name of love, one man betrayed with a kiss

歌詞非常的簡單,但是直到念到馬太福音26:48前,我從不懂這段話描述的意像是什麼。也就是記得主耶穌被猶大背叛後,有一次哼唱歌詞時才偶然發現這句話的深意。

直到了畢業後去當了大頭兵,放假的時候一樣到習慣的高雄博愛教會禮拜。也有時候會向神禱告: 「主啊,請給我一個啟示,一個Miracle Sing, 好讓我有那鼓熱情、動力成為基督徒!」

一年多的軍旅生涯,在其中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因為在入伍前,許多人建議,在軍隊裡頭要好好的利用零碎的時間,充實自己。於是自我勉勵、不能像別人一樣得過且過,有點偏激的在自己的記事本裡抄著聖經的一段話:


沒有義人,連一個都沒有。沒有明白的。....平安的路,他們未曾知道,他們的眼中不怕神。


羅馬書3:9



當兵最害怕的事情不是要面對抽煙、嚼檳榔、滿口髒話的同伴、學長。 或是學著面對階級高、趾高氣昂的長官要順服,而是自己被同化了而不自知。於是時常勉勵自己要做世人的光和鹽、要和"一般的"義務役士兵不同。 於是在別人休息、在交誼聽打混看電視消磨時間時,我選擇或容易被視為孤僻的閱讀。

聖經、CNN 英語雜誌、NEWSWEEK、自己買的書、輔導長室A來的書,幾乎有空的時間都花在書上面了。充實自己的英文能力、親近神變成當兵時最有意義的兩件事。當然還有準備公職考試的參考書: 航空氣象學、民用航空法、電子計算機概論、...別人不願意做的差使我去做,幫壞脾氣的老士官長整理資料、打字..等。

當我十月(2006)中知道自己通過筆試,是準公務人員,退伍後就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時,我感謝上帝,退伍後就要有一份工作了!....沒想到就在體格檢查時,民用航空大廈的內科醫生通知說: X光片顯示,我的縱隔腔內有一塊陰影,...後來到了長庚掛胸腔外科,做了斷層掃描也不能確定那是什麼,只能說,那確定是一個腫瘤。最終不得已的情況下,跟部隊請假,在基隆長庚開刀,取出腫瘤來化驗,確定我得到和杰金氏症(Hodgkin's Disease) 惡性腫瘤,俗稱的淋巴癌。

得病後,我常常跟人開玩笑:

「新兵訓練中心時,我是站著當兵,下了部隊作文書業參,我是坐著當兵,役期剩下不到四個月,我是躺著當兵的!」

做為一個基督徒,比起一般的世人,我們並不是不會生病、不會失敗、不會跌倒,而是能在其中活出神的榮耀。 保羅說:「我喜歡誇耀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章8節)

所以在得病的這段期間,我一直感覺到那位全知全能的、又真又活的神在其中做工,祂是阿爾法、祂是奧美加,祂的大能無所不在。

當我走過死亡的蔭谷時,祂告訴我:「不要憂慮,凡事只向神禱告」(Do not be anxious about anything, but in everything, by prayer and petition, with thanksgiving, present your rewuests to God. Philppians 3:14) 「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嗎? 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 馬太福音10:29」

神在我做第二次化療時,最後的倒數五分鐘,我實在用盡所有的禱告時,忍不住要吐出來時,我用英文開始念主禱文:

Out Father in Heaven,
Hallowed be your name,
your kingdom come, your will be done,
On earth as it is in Heaven.
Give us today our daily bread,
Forgive our debts, as we have also forgave our debtors.
And lead us not into temptation,
But deliver us from the evil one,
Amen.

剛剛才禱告完,點滴就完了,機器也開始發出"嗶..嗶" 的訊號聲。第二次的化療就這麼結束了。第三次更是奇蹟,因為到醫院有點晚,在點滴的最後一小時,其他的病人都走了,剩下我一個人時,藥效開始發作,實在撐不下去時,外面突然傳來詩歌敬拜讚美的聲音。 原來是醫院的員工利用空著的等候室,下班後在聚會。於是我推著點滴架,敲門進入,跟著他們一起讚美主。 儘管肉體上是那麼的不舒服,靈裡卻有主賜與的平安。

儘管這一路看似如此的不平安,卻有神賜的喜樂在其中。

到現在已經經歷了五次的化療,頭髮也掉得差不多了。感謝神,差遣胡漢祥牧師,在我經歷了那麼多神在我身上的做工時,來到苗栗浸信會,讓我明白許多基要的真理,也讓從前一些不明白的觀念可以釐清。

自從得病之後,聽到媽媽、親戚朋友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 「你要忍耐、你要忍耐、你要忍耐、你要忍耐...忍耐」還沒認識主之前,我想:「主啊,為什麼你要讓我得病,為什麼要敲碎、拿走我的夢想,為什麼單單要我忍耐?」「為什麼是我得病,為什麼我辛勤的付出、卻得不到回報...?」甚至看到金凱瑞演的電影:王牌天神(Bruce Almighty) 彷彿是自己的縮影:「上帝是拿著放大鏡燒螞蟻的壞小孩!」

直到有一次偶然在好消息頻道看到喬依絲的證道:不再憤怒與沮喪 (2006-06-12, 142)她引用了兩處的經文:



摩西對百姓說、不要懼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因為你們今天所看見的埃及人、必永遠不再看見了。

Moses answered the people, "Do not be afraid. Stand firm and you will see
the deliverance the LORD will bring you today. The Egyptians you see today you
will never see again.

耶和華必為你們爭戰、你們只管靜默、不要作聲。

The LORD will fight for you; you need only to be still."

-出埃及記14:13





照祂榮耀的權能、得以在各樣的力上加力、好叫你們凡事歡歡喜喜的忍耐寬容.
being strengthened with all power according to his glorious might so that you may have great endurance and patience, and joyfully

哥羅西書 1:11




當我看看到這段證道,我忍不住哭了起來。 是阿,聖經不是告訴了我們嗎? 要時常喜樂!

「無論得時或不得時,我們都要讚美神!」主耶穌也說了:「peace I leave with you; my peace I give you. I do not give to you as the world gives. Do not let your hearts be troubled and do not be afraid. 」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

於是我了解了,神是要使用我,所以我才會得病。神的能力要在卑微的人身上得到完全,那些過往的豐功偉業在神的面前不直一提,神要使用我,神要在這場病中讓我經歷祂,那位又真又活的神..!

弟兄姊妹們,讓我們一起來低頭禱告:

主啊! 在2006的最後一天,我們感謝您,在我們之中,保守我們的心思意念免於試探。在新的一年裡頭,讓我們的靈與命得以更新,好叫我們凡事都歡歡喜喜地忍耐領受。主啊,我雖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主啊,也未那些未信主的人以及未能來到我們之中弟兄姊妹的禱告,願他們能經歷神、蒙您的悅納。 ... 我們如此的禱告乃是要奉靠主耶穌基督的名來求。 阿們!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