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is nothing noble in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ellow man; true nobility is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ormer self. -- Ernest Hemingway

星期六, 9月 18, 2010

【推薦】非搖擺不可 - 寫給樂迷及樂手的爵士樂入門專書




我是個爵士樂麻瓜。

關於爵士樂,最早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某個公益廣告一位中年人跪在床前痛哭,孩子問他:「爸爸、爸爸怎麼了」父親說:「我沒有機會孝順爸爸了!」,那位小孩回答說:「爸爸不要哭,我長大以後會孝順你啊!」幾十年後回想起來還是感覺背景音樂非常催淚,長大後才知道這首歌是爵士樂大師路易‧阿姆斯壯(Louis Armstrong, s 不發音)的作品《What a Wonderful World》。我買的第一張爵士樂是普盤的精選集,有Hello, Dolly!, When the Saints Go Marching in, Moon River, Dream a Little Dream of Me, 這些樂曲在現在來說可以說是口水歌,許多翻唱的版本與在YouTube可以輕易找到,也就不一一放連結了。

第二次有像是被雷劈中的感覺是這個在網路上流傳的廣告



找尋這首歌就難倒我了,因為背景中完全沒有提到任何關於這個樂曲的名稱,我甚至不知道他叫爵士樂。我只是單純的覺得這個挪威皇家軍隊好酷,背景音樂讓人感覺超有自信,音樂好聽而已,就像是前面提到的廣告歌,像是從來不看棒球的路人經過天母棒球場,聽到一陣歡呼聲然後給球砸中一樣。那麼的突然,但一輩子都會記得那個時刻,就是緣分吧,聽歌跟找伴侶一樣需要機運,勉強不來的。


一個非常偶然巧合的際遇下,若干日子過後,大四時我去台中長榮桂冠酒店當翻譯時,飯店正好有樂團在表演這首歌,我戳了戳旁邊的老外說問這首歌名是什麼,他面帶微笑回答說:「義大利」「Take Five」,不過我當時因為忙著工作,也就沒有心思特別去記下來這個菜市場的名字。直到電影《驅魔神探:康斯坦丁》使用這段當作背景音樂。痞痞的基諾李維穿著他的招牌送行者西裝,在電影裡趕鬼虧妹收徒弟,上天堂下地獄、還對撒旦比中指!這段音樂讓我感覺極度的優雅還有無可藥救地自我感覺良好(delusion of grandeur)


然後在Y!知識上問了正確的專輯名稱,Dave Brueback/Time Out ,我豪不猶豫就買下了這張專輯。果然專輯其他的歌曲也沒有讓我失望。


寫到這邊你或許會覺得納悶,那跟《非搖擺不可》有什麼關係?


吶,聽音樂是講究緣分的。偶然從推友(推特的朋友)@angelsmileoo 得知他跟作者熟識、這本《非搖擺不可》她也有參與製作,從她大力的推薦之中我忍不住好奇買了這本外行看門道、內行看熱鬧的爵士樂入門書。雖然這個年頭拜google之賜,大多數的時候只有一點點英聽的功力的朋友都可以靠著關鍵字找到你喜歡的西洋樂曲。但是爵士樂或是純音樂,上帝保佑,你還得祈禱這位作曲家夠紅、比方說像是凱文科恩綠鋼琴這種麻瓜都知道的名曲。絕大多數像我這種沒有學過音樂的人分不清楚S.H.S翻唱的到底是莫扎特的K.525還是K.550。



然而《非搖擺不可》卻像寫給爵士樂的麻瓜一樣, 作者林煒聖是現居紐約唯一的現職爵士樂手貝斯,有趣的是他不僅親自操刀介紹爵士樂編制、爵士樂歷史、名盤、還把自己的經驗無私的分享出來。介紹爵士迷去美國必朝聖的聖地、加上在台灣專訪爵士樂俱樂部BLUE NOTE老闆的甘苦談、更令人佩服的是他嫌不過癮,自掏腰包出來跳下場錄製了專輯。


人生當中有些經驗像戀愛、宗教、音樂比方說巴哈的G弦上之歌、吾民仰望的喜悅等,一定要在某一個時間點聽過才行,而那個時間點是不能勉強的,錯過之後就像是化學產生不可逆的變化,像是米變成了酒或是餿水這樣。


我很不擅長於幫人寫推薦文或是導讀,最大的原因是“懶”,再來是很難取捨書中該有的精華,文字這種東西就跟人一樣有一個說話的節奏,任意的剪貼刪改原文會破壞作者的風格與律動。當你翻閱一本書前十分鐘感覺對了就是對了,接下來才是考慮價格的問題。不過也有人買書的時候被書店燈光美氣氛佳騙了,買回家中放在書架上或是逢年過節當成禮物送出去。 看書,根據余秋雨的說法,「讀一本書即是與拿讀者的生命與書本互換」。實不相瞞我寫了這篇文章一半也沒有梗了,剛好遇到@angelsmileoo上線,問了她關於作者幾個問題,或許您看了也會有跟我想跳起來寫一篇推薦文的衝動。


我倒是有疑問,也不好意思問作者本人,既然他說 "Nobody has ever played Jazz for a living" (從來沒有人能靠玩爵士樂謀生的),那林煒盛先生在紐約也有兼其他類型的商演嚕?

除 了爵士演出,林煒盛還在一個show band(紐約叫"club date")擔任貝斯手(大多彈電貝斯),彈奏各種流行歌曲(從1940年代到現代的流行歌曲 Rock N Roll, Soul, Motown, Disco, Country,甚至部份Rap)。這種show band的工作收入比起爵士樂好很多。畢竟爵士樂的時代真的過去了,光看紐約爵士俱樂部狀況也多少略知一二。舉世聞名的紐約Blue Note也要安排流行樂演出,不然也沒有足夠的觀眾。

紐約有一部分樂手都是靠show band謀生,至於那些還做其他工作不是音樂演出的樂手也很多,紐約真的是滿街都是樂手(或說是表演/藝術工作者),但就曾聽林煒盛說,你可能永遠不知道他們白天在做什麼工作。(很多人為的就是追求自己的夢想。)

我以前聽人家說追求夢想都沒有感覺,去了紐約之後,親身看過那些樂手是怎樣免費在餐廳表演(因為太多樂手想表演了,老闆甚至不用花錢就會有不錯的樂手願意來演),演出段落間會拿出鉛水桶向顧客要小費(他們靠小費拿收入),以及很多類似的故事,才知道甚麼叫作追求夢想。-angelsmileoo


【延伸閱讀】


《非搖擺不可》博客來書籍館│(僅剩下一本存貨啦!)
bassistwei的爵士天地 │(作者部落格)

沒有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