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is nothing noble in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ellow man; true nobility is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ormer self. -- Ernest Hemingway

星期五, 9月 21, 2018

【雜記】2535 的那些瑣事

 

照慣例先來無病呻吟一下, 25 歲那年,跟前任分手後,有幾次不死心地從苗栗搭著自強號,花了四五個小時回去高雄找前女友見面求復合。在吃飯時,她說他有新男友了,然後很不情願地抱怨了一句:「都三十五歲了還只是個國科會的研究助理。」我附和她對啊真差勁。

少年時代不懂那句話的意思,幾年後才慢慢體會當時她的心境。

前幾天有事上台北,在經過木柵國家考試院的公車上,有一位中年男子在電話抱怨說他已經四十五了,明年不知道還能不能報名民航特考,他說,已經連續考了五年了。我心想,老兄你真的很厲害,要是我早就放棄了,後來想想時間也過得真快,一轉眼就十年了啊,十年前我也曾經考過民航特考。

十年後的自己會在哪裡、過著怎樣的生活呢?會不會跟三十五歲的自己一樣,變成俗不可耐二十五歲的自己唾棄、一世無成的人?

二十歲的時候聽著邦喬飛、看著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人造衛星情人》,總覺得裡頭寫的柏林、義大利的花崗岩小島聽起來那麼遙不可及,像是另外一個世界的風景。而長大了自己一個人獨自旅行,來到柏林的興登堡,夜晚的街頭充滿著情侶,燈光布景映襯著美麗的花園,真是百分百浪漫的時刻。

街頭藝人用帶著磁性的歌喉唱著 "For I 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 快被閃瞎的我,忍不住跟紀念品店的人抱怨「他每個晚上都會唱這首歌嗎?」

紀念品店的店員是個高帥的鬍渣男,咧嘴一笑:「是啊,每個晚上都會。」

「拜託,我自己一個人耶」

「... 快去找一個伴吧!」(then go find someone!)



最近上了一些關於傳播學理論的課程,裡頭談到一個有趣的辯論:

「暴力的電影、小說、遊戲是否會影響閱聽人,讓人變得更暴力?」

有一派學者認為答案是肯定的,耳濡目染下一定會讓人變得更暴力。另一派學者認為不會,因為這些小說與電影讓暴力宣洩找到出口。正反兩方都有研究論文佐證,然而可以確定的是暴力的媒體會讓讀者對這個世界觀的認知變得灰暗

記得以前有位老師說過鄉下的孩子就是:「嬌」,自己變成了俗不可耐的 35 歲之後才知道當年以教育者的觀點看學生是怎麼樣的心情。

記得剛從事業務的那幾年,也是心臟練得最大顆的那些歲月。第一次國外出差機票旅館得自己訂、火車時刻自己看,有一次在 LAX 過境時,在天空中看著下一班轉機的飛機在航站要進站了自己還在空中,機長竟然還重飛進場一次。通關時只剩下三十分鐘,我提著行李拉著同伴大聲說:「不好意思借我們過,我們要遲到了、飛機要飛了」無視背後那些憤怒的眼神,闖過了五六十名排隊的旅客。

某次在羅馬達文西機場轉機時,義大利航空的櫃姐拿著我們的護照,碧綠的眼睛裡充滿著一絲狐疑,問道: "You're from China? " 我心想這下可好了,要從哪裡解釋起好? 1949 國民黨撤退來台還是 2758 號決議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不過還好旁邊一個資深的空姐咕噥了幾句義大利話幫忙解圍了。

永豐棧酒店是個好地方,那裡是個腳踏車業界人士常常出沒的地方。在某一年布展參展時,我曾經犯了一個小錯誤,然後剛剛好踩到小主管跟大主管之間的心結,於是就在大廳裡被罵到狗血淋頭,「你是我帶過最差的業務!」「垃圾!」足足有半個小時。

走出大廳外,吸了吸鼻子,心想:「如果就這樣就辭職不幹了,那我就輸了。」「錯的不(完全)是我,為什麼不是你走(辭職)是我走?」

轉念一下真的有用。以後公司裡的大頭們發飆時,過而改之。遇到無理的責罵,再怎麼狠我都不會放在心裡了,自覺離唾面自乾之日不遠矣。

好像從一張白紙脫離學校開始,社會化的過程就是不停地對這個社會認知變得黑暗的過程。做業務是一種觀察眾生相最好的職業。陌生拜訪的公司有多少的員工,男女比例多少與年紀反映出該公司的營運狀況,拜訪對象的眼神與姿態可以讀得出來對方對你有多少興趣 ... 等等。被多次拒絕、懷疑、否定後,就可以體會為什麼十幾歲或是二十幾歲的少年,在成人的眼裡叫做「嬌」了。

偶爾聽到 FFX 開頭的那首歌回想起那些年那些沒有結果的人事與物,既然時間無法回到過去,錯誤無法更正了,就儘量不要忘記初心吧。

星期四, 4月 26, 2018

【雜記】非場所裡的邦喬飛

在義大利,教堂的鐘聲是最好的鬧鐘



最近恰巧讀到幾本與傳播學有關的書,偶然地與我先前的工作經驗有關:

非場所(non-place)

『相對於場所(place)帶有歷史、認同與關聯性,「非場所」指一個地方脫離了其所在脈絡的歷史與在地的空間連續關係,介於場所與場所間,比方說車站、機場。非場所的矛盾的地方是儘管人們的背景不同,但每個人在「非場所」都感覺好像「回到家」一般。如果我們到了一個非常陌生的文化的異國,而讓我們能夠感覺該國有熟悉、有家的感覺就是這些「非場所」。』

Non-place Oxford Reference

去年因為工作的關係去了幾趟義大利,有次在義大利的一個小鎮跟著同事在當地住了兩個禮拜。小鎮上幾乎所有義大利餐廳都吃遍了。當吃膩了各式各樣的義大利麵時,偶然發現一家現場有 Live 表演的美式餐廳。


義大利人很晚才會吃晚餐,大概都是晚上八點以後客人才會稀稀疏疏地進餐廳。諾大的餐廳裡坐著我跟同事,年輕的女侍者用生澀的英文問我們要點什麼,大螢幕播放著是義大利足球甲級聯賽,但我們一句正經的義大利對話都不會說。(大概就是「請、謝謝、早午安與婊子、滾開」、 va fan gulo)


然後就在很努力從谷歌圖片查詢菜單長什麼樣子時,突然餐廳背景音樂傳來邦喬飛的 "Because We can"。有一種說不出來哪裡不對勁的「全球在地化」的感覺。


現在才知道,當時的我是處於一個「非常所」的狀態,邦喬飛的歌實在太熟悉了,歌詞朗朗上口、意思正向團員又積極、零負面新聞。像這種 U2 等級的天團根本不需要介紹,一般的情況下,在台灣聽著這首歌根本對我而言不會有「家」的感覺,但在義大利的一個小鎮,義大利文的招牌、義大利的建築,出差的義大利公司的義大利同事用義大利文溝通時,完全無法知道對方的意思。每天早上旅館七點發出吵死人的教堂鐘聲,這個小鎮以義大利人的模式與文化進行平常無奇的一天,但我只是個過客,不懂義大利文的我只能活在平行的世界中,靠著對方的善意與極為有限的生活英文字彙了解義大利人的世界。

處在人群中但是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的感嘆:去歐洲旅遊至少要學會德文或法文。

邦喬飛給我的感覺既熟悉又陌生,就好像第一次去法蘭克福時,看到麥當勞的招牌時,那種無以莫名的安全感。我在義大利的距離翡冷翠半小時火車車程的小酒吧裡,頓時心想:「義大利人怎麼可以聽邦喬飛?」的荒謬的感覺,義大利人當然可以聽邦喬飛,邦喬飛是無國界的。只是當時的我瞬間我的感覺被抽離了。


Chris Evan's Breakfast Show 主持人某次跟來賓提到,他在倫敦極其喜歡義大利餐廳。結果到了義大利旅遊才發現,他喜歡的是「具有義大利口味的倫敦餐廳」也就是徒具有義大利形式口感的倫敦菜,他其實根本沒那麼喜歡正統的義大利菜。妙的是當認識的義大利朋友來台灣時,對「台灣的義大利餐廳」評價也是兩極。喜歡的人覺得很棒,但是也有美食國族主義者堅持那家餐廳提供的是「義大利風味麵」(italian noodles)而不是義大利麵(pasta)。


說來好笑,直到我們脫離了原生的文化後,我們才會知道自己文化(包含飲食文化)的特殊性。在義大利一待久了,一碗從中國雜貨店大媽買來的過期方便麵百分百滿足了想喝湯的胃。而且那還是過了保存期限、讓人直跑廁所的勞什子貨。


不過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星期三, 1月 17, 2018

【口譯】司法通譯開訓

圖片提供:台灣司法通譯協會
儘管強烈寒流來襲讓台北氣溫驟降,台灣司法通譯協會於台北商業大學開訓仍如期於本月的14號舉行。主講陳允萍老師曾經擔任外事警察二十年餘,後轉任移民署專員。本課程也獲得李三財的就諦學堂及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贊助,及公益平台基金會之資金挹注。

首先就諦學堂的李三財先生介紹了他身為外籍僑生,如何從一貧如洗中致富創辦了韓語教育機構的故事。除了提供外籍人士學習中文,就諦學堂也開辦了印尼、緬甸、泰國、寮國等多國東南亞學習,提供台灣人前進東南亞的語言學習選擇。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的董事長嚴長壽先生也蒞臨致詞。嚴長壽先生表示,他發現到僅管小英政府汲汲營營推動新南向政策,但許多在東南亞國家的公司負責人卻不諳當地的語言,一個老闆擁有一位翻譯,不懂當地的語言與文化,更不懂當地的風俗民情政策與法令。

嚴董事長認為隨著時代的改變,對東協應該要注入新思維,一方面找回台灣的新移民之子,那些不敢說母語對自己缺乏自信的新台灣人,媒合產業界及學界,提供東南亞語專班學位與企業的實習機會,讓這些人有機會貢獻所長,讓企業能夠使用懂得當地文化的人適才所用。如此一來可以改善台企在專業人事如財務、法令、行銷等當地文化的弱項,也可以改善新移民的地位。


創辦通譯協會的目的

陳允萍老師接著主講創辦通譯協會的原由,可從二十五年前的一樁案件談起。一位台東涉世未深的朱姓青年在入伍前與外籍移工發生了性行為,該名女外籍勞工懼怕徹夜未歸而可能遭到遣返,於是誣告小朱強姦。老師當時為承辦的外事警察,但卻在外勞的誤導之下,做了不利小朱的筆錄。這名青年最後選擇服用農藥自盡,作為無言的抗議。多年以後從他方的證詞,事發當年的真相才得以水落石出。陳老師感悟司法通譯的角色實不該由檢察機關的司法人員兼任,先入為主的印象對當事人極度不公平。

老師上課時也補充,英商林克穎酒駕撞死送報生時,在台開庭時律師也質疑警察做筆錄詢問時,沒有使用司法通譯。儘管該名外事警察擁有國外多年留學經驗,語言能力充份,但法官仍然裁定筆錄無效需要重新製作。

另外則是通譯的人身安全,在2012年六月宜蘭羅東有一名在羅東夜市經營菲律賓商店的女老闆,菲律賓華僑疑似被通譯的對象殺死,然後該名菲籍移工迅速出境無法傳喚。

這些案例顯示出會讓司法通譯譯者身份曝光、有迴避條件適用的案件,並不適合由譯者自行接洽,而是該由一個獨立運作的組織選擇適合的譯者,派遣到警、檢、法院進行通譯。保障當事人的權益,也保障當事人的人身安全。成立協會後,也可與司法體系取得通譯報酬協商的身份。

儘管報名時要求入學門檻不高,但現場有許多學生來自台師、彰師、新堡、蒙特瑞等翻譯研究所,更有高等法院通譯資格的學生參加課程。除了英日語大宗語言,也有西班牙語、印尼語翻譯專業參加課程。陳老師也針對法庭通譯時會遇到的問題逐一講解,也針對法律如刑法、刑事訴訟法的實務內容加以解說。內容旁徵博引,配合老師曾經為司法警察的實務經歷,打諢插科,針貶時事,深入淺出為缺乏法庭口譯機會的譯者們提供一次難得的授課機會。

台灣通譯協會目前正徵詢參加臺東地檢署107年度法律協助方案-「司法通譯人才」第一期培訓計畫,對於司法通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經由此網頁報名。

【延伸閱讀】

博客來- 司法通譯- 陳永萍,零極限出版。



熱門文章